圣和药业招股书问题重重■本刊特约景楚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和药业”)于今年7月在证监会网站公布招股说明书,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本次拟公开发行总量不超过13333万股募资15.08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与新药研发、制剂厂区技改扩建等项目。招股说明书是证监会对企业是否符合上市条件进行审核的重要文件,也是投资者投资所需参考的重要文件,企业理应规范而详细地进行披露。然而,笔者在翻阅圣和药业招股说明书时却发现,该公司所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明显缺乏诚意,其信息披露存在诸多问题,如在介绍“主要原材料及其采购情况、单价变动情况”时,仅介绍了主要原材料的单价变动,而未介绍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情况;在进行应收账款披露时,前五名客户也只有2014年当期的数据,而2013年和2012年的数据却未进行披露等等,正是因这些数据披露的不完善也带来了很多审核数据无法去证伪。当然,类似的信息披露违规问题在招股说明书中还有很多,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则对其上市之路或产生很大负面影响。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存疑从招股书提供的信息来看,本次上市,圣和药业的募投项目共有7个之多,分别为:研发中心建设与新药研发项目、制剂厂区技改扩建项目、智能健康产业基地(科技研发中心)项目、南京圣和制药有限公司(汇诚制药)生产基地项目(二期)、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总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这7个项目共募集资金总金额高达15.08亿元之巨。而实际上截止2014年底,圣和药业的资产总计也不过7.28亿元,其募投项目总投资金额,已经超过其总资产的2倍还多。估且不论其募资多少是否合理,仅从其投资如此多的项目的产能释放来看,一旦项目达产,则圣和药业将面临巨大的销售压力。在招股说明书中,圣和药业介绍其产能情况时,将其产能情况划分成了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大容量注射剂生产线、普药冻干粉针生产线、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和固体制剂生产线共五个生产线,据其提供的每个生产线产能利用率数据来看(如附表所示)除大容量注射剂生产线报告期内产能利用率有所增加外,其他所有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均呈现降低的趋势。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低,其产能利用率最高的大容量注射剂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也仅为78.55%,而普药冻干粉针生产线、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和固体制剂生产线的产能利用情况更是不足4成。如今,以招股说明书提供的数据来看,仅该公司制剂厂区技改扩建一个项目完成达产后,其产能就将增加好几倍,其中新增年产能片剂20000万片、胶囊剂16000万粒、小容量注射剂1171万支、冻干粉针剂280万支、大容量注射剂2488万瓶。问题来了,该公司现有产能利用率都已经明显低下的大环境中,一旦公司上市募资的项目得以达产,大量新增产能释放,则企业将拿什么去保障海量产品能如期销售出去?主营业务收入单一,销售费用偏高圣和药业主要从事抗肿瘤中药和抗感染类药品等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其证券市场红周刊2015年10月20日主营业务收入金额分别为53829.31万元、63020.61万元和69754.99万元,在这其中,对主营业务收入贡献最大的是其主导产品圣和消癌平注射液,2012年度、2013年度和2014年度,仅圣和消癌平注射液销售收入就分别高达37789.04万元、43465.57万元和49943.83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0.20%、68.97%和71.60%。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相关原材料药品价格的波动,其产品过于单一势必会增加其经营风险,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瓶颈。据笔者了解,消癌平注射液除了圣和药业获批生产外通化神源药业有限公司也获批生产该类药品,随着药品市场的发展和更多药企的介入,其产品过于单一的风险将越来越大。另外,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圣和药业的销售费用分别高达28755.52万元34628.93万元和36251.52万元,而同期内,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4133.24万元、63217.32万元和69959.22万元,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竟然高达53.12%、54.78%和51.82%,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明显高于同比公司。如同为IPO企业的新光药业披露数据来看,2012年至2014年,其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却分别仅为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