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页例2、例3。教材分析:四年级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基础上,进行本节课教学内容------角的分类,学生虽然在角的直观分类部分相对容易接受,但是这节课让学生认识、理解直角、锐角、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使学生掌握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展示、学生操作活动、播放生活中的建筑、生活用具等物体角的使用美图,配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直角、锐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2、通过折扇、活动角的演示、观察,利用角的度数,使学生掌握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中的数学,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平角、周角。难点:依据度数的大小,掌握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量角器,折扇一把,三角尺,活动角。教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动手操作为中心。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播放生活中关于房屋建筑、桥梁、家具、学习、生活用品中部分关于角应用的优美图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欣赏生活中的数学。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来考考你们。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答案在上面的图片中找一找。生:扇子。师:真棒,今天老师也带来两把折扇,老师出示两把折扇,做一个展开的动作让学生观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回答的多样性)学生甲:两把扇展开的大小不一样。学生乙:两把扇展开后出的角大小也不一样。学生丙:这两把扇子很漂亮。学生回答:。。。。。。老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很认真,回答的都很精彩。不过老师今天要介绍的是:生活中的扇子与数学中角的联系-----你能从折扇中找到角的顶点、两条边及角度吗?小结:不能展开的一端是顶点,扇柄相当于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不同,就产生了角的大小,根据角的大小,角的名称也不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课题:角的分类【设计意图】用图片及折扇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在静止和运动中角的产生,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探究新知1、活动一调查。老师:你了解多少有关角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及时归纳整理。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小于90度等于90度大于90度等于180度2、活动二平角、周角认识。(1)学习周角。(2)观察扇面。(3)讲述:这个角的两条边重合,我们看(老师把折扇慢慢展开,使学生看清扇子把儿转了一圈),这样形成了一个角,叫周角。(4)老师演示周角的画法。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5)想一想,周角是多少度角。学生:周角是360°。(6)说一说,直角、平角、周角有什么样的关系。(说一说你的依据)学生思考、交流。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如下:1周角=2平角=4直角3、回答问题。(1)提出问题。(2)思考解答。(3)动手测量,回答问题。(4)集体交流。学生:我测量了∠1的度数是120°,我看到∠1和∠2形成了一个平角。平角的度数是180°,180°-∠1=∠2,∠2=60°。还有一条与之相交的直线上出现了∠3∠4,以此类推计算,∠3=120°,∠4=60°。4、操作。(1)学生拿出活动角。(2)老师口述各角的名称,学生按要求摆出。老师观察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旋转,体验各角的形成过程。(三)活动三当堂训练1、教材第43页第2题。(1)板书:5°30°60°90°105°179°锐角直角钝角(2)根据集合要求填空。老师指名学生板书,其他同学判断。(3)追问:你们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填?学生:根据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来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角。2、量一量,并按要求填空。3、判断。(1)1平角=2直角。()(2)钟面上3:00时,时钟和分钟所成的角是锐角。()(3)钝角都大于锐角。()(4)常用的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是“度”。()(5)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四)拓展、提升训练1、教材第44而第5题。(1)出示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