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简介周中和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诊断思路•定向诊断: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有无神经系统的定位症状和体征。•定位诊断:病变部位何在,即解剖诊断。是从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推断其受损的部位。•定性诊断:决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即病因诊断。(外伤性、血管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变性、遗传性、占位性、发育异常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缺失症状:如感觉丧失、肌肉瘫痪等。•释放症状:如锥体束损害后瘫痪时肢体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巴彬斯基征阳性;基底节病变所产生的手足徐动症等;额叶释放征。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刺激症状:如癫痫、灼性神经痛等。•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时丧失。如脊髓休克。定位诊断•中枢性:•脑部:脑实质(皮质、脑干、小脑),脑膜。•脊髓:上界和下界,髓内或髓外,硬膜内或硬膜外。定位诊断•周围性:•颅神经:核性、核上性、核间性、核下性。•周围神经:根性、丛性、神经干、末梢性。•肌肉:肌肉本身、神经肌肉接头感觉系统感觉的分类•特殊感觉:视、听、嗅、味•一般感觉:•浅感觉:痛、温、触觉•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复合感觉:形体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图形觉、重量觉等。感觉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破坏性症状:•感觉缺失•分离性感觉障碍(痛、触觉分离)•刺激性症状:•疼痛:主要是神经根、干病变受刺激所致•其它:过敏、倒错、过度、异常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1)•末梢型:多发性神经炎时,出现对称性四肢远端的各种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样分布。•神经干型:受损周围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区出现感觉障碍(如桡神经、尺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等)。•后根型:根性疼痛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2)•脊髓型:•后角型:分离性感觉障碍•前连合型:两侧对称的节段型分离性感觉障碍。(痛、触觉分离)后角型和前连合型损害多见于脊髓空洞症或髓内肿瘤早期。•传导束型:受损节段平面以下的感觉缺失.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3)•脑干型:交叉性感觉障碍。病灶侧颅神经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的痛、温觉障碍。•丘脑型:对侧偏身深浅感觉缺失。•内囊:对侧偏身深浅感觉缺失。•皮质型:单肢感觉缺失,皮质型感觉障碍的特点:出现精细性感觉(复合感觉)的障碍。(如形体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图形觉等)运动系统概论1.运动系统的组成:•锥体束: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锥体外系•小脑系统2.主要症状:瘫痪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组成脊髓前角脑神经运动核锥体束瘫痪范围较局限较广泛肌萎缩明显不明显肌张力降低增高腱反射降低或消失增强病理反射无有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诊断•皮质:表现为一个上肢、下肢或面部的瘫痪,称单瘫。杰克逊(Jackson)氏癫痫:当病变为刺激性时,对侧躯体有关的部位出现局限性的阵发性抽搐,•内囊:三偏综合征:对侧肢体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脑干:交叉性瘫痪即本侧本平面的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瘫痪及对侧身体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脊髓:颅神经1、颅神经分类:感觉神经:Ⅰ、Ⅱ、Ⅷ运动神经:Ⅲ、Ⅳ、Ⅵ、Ⅺ、Ⅻ混合神经:Ⅴ、Ⅶ、Ⅸ、Ⅹ含副交感纤维的:Ⅲ、Ⅶ、Ⅸ、Ⅹ2、除了面神经和舌下神经只受对侧核上纤维支配外几乎所有颅神经的运动核,都受双侧核上纤维支配。面神经周围性中枢性额纹消失+-皱眉不能+-闭眼不全+-露齿歪斜++鼓腮受限++吹哨不能++Ⅸ舌咽、Ⅹ迷走神经球麻痹即延髓麻痹:•三大主要症状:言语困难、发音困难、进食困难。•真性球麻痹:是由于Ⅸ、Ⅹ颅神经受损所致,核下性受损特点•假性球麻痹:是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所致,核上性损害的特点真假球麻痹的鉴别真球假球病变部位:Ⅸ、Ⅹ双侧皮质脑干束咽反射:消失存在病理性脑干反射:(掌颌反射)无有Ⅻ舌下神经中枢性瘫痪周围性瘫痪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病灶:对侧同侧肌萎缩:—+肌纤颤:—+伴发症状:偏瘫不一定大脑皮层损害的特征额叶损害•前额叶: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记忆力和注意力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