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抓住一个统揽,突出两个重点,强化三项措施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2015年7月16日)县地处渤海之滨,位于XX省最东南部,南接山东,北连黄骅大港,1965年建县,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23.4万,辖4镇、3乡、2个农场,197个行政村。现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5.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贫困村84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3%。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委、市委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抓住“一个统揽”(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明确“一个目标”(到2017年脱贫出列),突出“两个重点”(突出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突出提升基层组织扶贫攻坚能力),推行“一个模式”(3+3模式:种植业上重点发展食用菌、蔬菜、苗木,养殖业上重点发展生猪、肉鸡、水产品),强化“三项措施”(强化财政支持、实施产业支撑、树立精神支柱),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力,全力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近三年来,减少贫困人口3.5万人,各个贫困村均建立了经济合作社,发展种植、养殖业35家,人均增收980元。一、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出路,强化财政支持(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我们坚持以财政投入为支撑点,撬动扶贫开发,坚定不移地以发展来解决扶贫开发问题,先后启动了青先工业园区、县城工业园区建设,夯实了项目建设的平台,目前已有投资10亿元的冀物矿业、投资4.5亿元的冀衡佰康等32个项目落户园区。三年来,共谋划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19个,超亿元项目44个,累计完成投资41亿元。工业项目的实施,不仅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也直接推动了财政收入的增长。自2011年以来,全县gdp、财政收入、入统工业增加值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依旧位居全市前列。特别是财政收入,近三年来的平均增速达到了31%,实现了两年翻一番。财政收入第1页共4页的持续增长,更增加了我们加大扶贫开发投入的力度和决心。我们明确提出用于扶贫开发的财政资金增加额度要保持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速,每年用于民生工程的投入均超过财政收入的60%。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扶贫开发输好血、多输血。(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契入点,推进扶贫开发,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有步骤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亿元实施了集中供水工程,新建水厂5座,铺设输水管道57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上黄河水,海兴成为全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完全利用地上水解决饮水安全、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示XX县区,得到国家水利部表彰;加大道路建设力度,县域内所有主干道路全部翻修新建一遍,新修道路里程236公里,好路率由2006年的40%提高到今年的92%;电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部完成,海北110kv变电站工程开工建设,220kv变电站工程已上报国家电网。一系列基础设施工程的实施,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完善农村社会事业。我们坚持以农村社会事业为着力点,拉动扶贫开发,把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社会事业工程摆在扶贫开发工作的突出位置,近几年新建学校80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新建率达到87%,今年全县所有中小学将全部实现新建;县医院迁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楼房化,各村标准卫生室建设完成率达到100%。全面实施社会保障工程,不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等困难群体的救助水平。在大力实施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实施“引凤还巢”工程,从政策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利用资金、技能、信息等优势回乡创业。目前,全县在外务工人员达到4.5万人,其中贫困群众占35%,全部务工收入达到12亿元,人均年增收约3万元。二、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扶贫开发的关键举措,实施产业支撑(一)抓好重点产业。着力实施了“3+3”产业扶贫模式。在种植产业上,重点发展了蘑菇、蔬菜、苗木三大片区。建设第2页共4页食用菌种植小区12个,建设蘑菇大棚140个,每个大棚年利润3万元,是种植传统农作物的75倍。建设蔬菜大棚200个,年利润400万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