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汇报情况汇报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培训、大转移、大增收、大发展”工作思路,全面落实“百万农民工大转移计划”的一项“德政工程”。XX县区委、县政府在组织实施阳光工程的过程中,坚持正确领导,狠抓部门配合,狠抓责任落实,同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强化基地认定,落实培训任务,实行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大力推进“阳光工程”转移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工转岗就业率,使农民务工收入稳步增加。近两年来全县共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3340人,转移就业人数2892人。今年10月底前,全县完成培训人数1820人,占今年2000人培训计划的90.2%;转移就业人数1690人,占应转移人数的92.9%。到12月底,我们将圆满完成今年的培训和转移任务。在实施阳光工程的具体作法上,我县体现出“领导高度重视,政策落实到位,措施具体得力,运作规范有序,转移效果显著”的特点。具体汇报如下: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度自2004年实施阳光工程项目以来,县委、县政府十分注重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一是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高家启同志任组长、副县长唐民华同志任副组长的阳光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项目的实施工作。二是成立了县农业局局长郭华桥同志任主任的阳光工程办公室(简称“阳光办”),负责日常具体工作。三是从县农业局抽调四名骨干力量,组成专班,常年负责组织培训、监督检查、协调服务工作,同时建立和完善了相关责任制度。由于机构健全,人员得力,确保了“阳光工程”工作顺利实施。二、强化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在实施阳光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始终狠抓宣传发动工作,利用各种形式宣传阳光工程的有关政策和重大意义,营造了良第1页共4页好的舆论氛围。在具体作法上,一是利用标语横幅、媒体报道、宣传车宣传等形式,把“阳光工程”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政策宣传到乡镇村组,做到家喻户晓,提高了广大农民对阳光工程的认识。二是在培训基地建立了宣传栏,重点宣传有关方针政策,并将培训岗位、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收费标准、补贴标准等到内容张榜公示,使农民知道怎样报名参加培训,什么岗位适合自己,应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县科时学校还制作了2000多张“阳光工程”培训卡,发放给应届初高中毕业生,鼓励落榜考生参加“阳光工程”实用技术培训,并为他们提供2000多个外地就业岗位,真正做到阳光工程,阳光操作。三是加强典型宣传。“阳光办”正在积极组织编写培训转移就业增收典型的宣传材料,重点宣传培训工作实效,从而推动转移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切实做到阳光工程,播洒阳光。三、强化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今年是实施“阳光工程”规范年。为了确保培训工作不走过场,保证培训质量,县“阳光办”会同培训基地紧密协作,严格按照鄂农科发43号文件《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主要是上好第一节课,落实“两个完善”,抓好“三个结合”,执行“四项制度”,基本建立了“围绕市场选专业,根据专业选课程,选派专人抓管理,安全稳妥促就业”的办学模式。1、上好“第一节课”。安排“阳光办”工作人员讲授第一节课,系统介绍“阳光工程”相关政策,讲解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讲明政府补助金额和补助方式,并随机抽查学员实情,核实学员身份,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2、落实“两个完善”。一是完善培训基地的有关设备、设施和场地。劳动就业局、科时学校等培训基地,相应配备了教学软件、实际操作器具等设施,从而使学员适应了技能操作、实地训练的要求。二是完善“阳光办”的办公条件。县农业局在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筹措1万余元购置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并实现了信息终端与省阳光工程信息服务平台的连接,提高了办公效率。第2页共4页3、狠抓“三个结合”。一是结合农民增收的目标抓培训在培训岗位设置上,我们结合孝昌实际,选择了计算机操作、电子技术、缝纫、包装、建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