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的中医体质调理江苏省中医院商洪涛个人简介商洪涛,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委,江苏省中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师承江苏省名中医刘沈林教授,第四批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概念●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1次,个别人每日排便2~3次或3~2天排便1次,粪便形状正常,量约150~200克。●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排便习惯的频率,粪便稀薄,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腹泻常伴排便急迫感、肛周不适、失禁等症状;病程在2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的复发性腹泻。正常人肠内液体排泄及吸收来源∶饮食2L、其它9L(唾液、胃、肠、肝、胰分泌)吸收∶小肠大部分吸收(7L)2L通过回盲瓣,90%以上被结肠吸收。排出∶随粪便排出的水份不到200ml。腹泻分类按病理生理分四类1.高渗性腹泻(肠腔内渗透压>血浆渗透压)2.吸收功能障碍3.肠分泌过多引起4.肠运动功能失调引起一、高渗性腹泻发病机制食糜经过屈式韧带,由于食物的分解产物已被吸收或稀释,电解质含量稳定,其渗透压主要由电解质构成→回肠内容物呈等渗状态。如果摄入食物、药物是浓缩、高渗,而又不被消化和吸收。则∶血浆、肠腔之间渗透压差↑→大量水份进入肠腔,大量液体存留肠腔,刺激肠运动→腹泻。高渗性腹泻的原因高渗性药物∶硫酸镁硫酸钠氧化镁氢氧化镁甘露醇山梨醇乳果糖等高渗性食物∶胃-空肠吻合术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二、吸收障碍性腹泻(1)粘膜损伤—水电解质吸收障碍(2)少数先天性吸收功能欠缺成人乳糜泻酶↓→麸质消化不全→产生醇溶性α-麦胶蛋白(粘膜毒性)继发性胆酸和脂肪酸吸收障碍继发性胆酸和脂肪酸吸收障碍胆道→胆酸—参与脂肪乳化—回肠末端吸收(肝肠循环)回盲部切除→胆酸吸收障碍→胆汁排出胆酸↓→脂肪乳化差→脂肪泻结合胆酸进入结肠—(细菌分解)→双羟胆酸→刺激粘膜分泌↑水份吸收↓三、分泌性腹泻肠道分泌∶依赖粘膜隐窝细胞分泌肠道吸收∶依赖肠绒毛腔面上皮细胞完成分泌量>吸收量→腹泻称分泌性腹泻常见的分泌性腹泻①细菌肠毒素②神经体液因子③免疫炎性介质④去污剂分泌性腹泻由于肠粘膜隐窝细胞中的第二信使CAMP、CGMP、Ca++↑●霍乱弧菌与上皮细胞刷状缘受体VIP结合→激活CAMPCAMP浓度↑→分泌●大肠杆菌→刺激CGMP↑●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a++↑→分泌有关疾病∶胰源性霍乱(VIP瘤)舒血管肠肽瘤(Vipoma)胰腺腺瘤/小细胞肺癌→释放VIP成人胰性霍乱(VIP)来自胰岛细胞瘤低钾、腹泻、粪钾↑无胃酸四、运动性腹泻药物疾病手术→造成肠道运动的过快⒈药物∶心得安奎尼丁改变肠道肌电运动⒉神经性∶糖尿病甲亢迷走N切除⒊胃肠切除术后胃次全切除或全胃切除回盲部切除分别使幽门、回盲瓣作用消失⒋类癌综合症5羟色氨前列腺素缓激肽分泌过多按病因分类按病因分类可分成六类∶一、肠道感染性疾病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菌痢③慢性血吸虫④肠TB⑤寄生虫⑥肠道真菌二、肠道肿瘤大肠癌结肠腺瘤病小肠淋巴瘤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APUD)胃泌素瘤类癌舒血管肠肽瘤(VIP)三、小肠吸收不良㈠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⒈热带性口炎性腹泻⒉成人乳糜泻㈡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⒈消化不良胰酶缺乏双糖酶缺乏胆盐排出受阻或结合不足⒉小肠吸收面积过少⒊小肠浸润性疾病四、非感染性肠病①炎性肠病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五、功能性腹泻IBS胃大部切除术后部分肠梗阻甲亢肾上腺功能减退六、药源性腹泻①泻药②林可霉素新霉素③利血平④乳果糖中医对慢性腹泻的认识慢性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症候,中医称之谓“下利、泄泻、肠风”,临床上主要指过敏性结肠炎、非特异性结肠炎、Crohn病及功能性腹泻等多种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溏薄,甚至水样或者含有粘液、浓血等,多数病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症状。其舌质多淡而红,苔白腻,脉象多沉,病程缠绵不易痊愈,或虽一时好转,但当体力疲劳、饮食不当、情绪变化等,又极易复发,对健康影响极大。五行生克中医对慢性腹泻的认识中医认为本病与脾虚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混浊内生,谷反为滞,水反为湿,混杂而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