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儿童足球训练基本原则体验丰富、快乐足球原则参与足球活动所带来的对抗与竞争、胜利与失败、成功与挫折、团队合作与个人奋斗,以及伴随足球活动全过程的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与信念;正确识别功力与奉献、暴力与守序、欺骗与善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孩子们尽情享受参与足球活动所带来的身心愉悦,深刻体会足球运动的魅力,让更多的儿童、青少年从小喜欢上足球运动。懂规守矩、养成教育原则“足球是一所关于人生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儿童、青少年应当学会与人和社会交往,形成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保持正确的竞赛活动行为规范,积极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意识。懂得遵规守纪,既尊重自己又尊重他人,既尊重胜利者又尊重失败者,既遵守规则又服从裁判员的判罚;学会识别正确与错误,树立公平竞争与合作意识,在日常学习、生活和训练中通过自己和集体的智慧与努力争取优胜。养成在生活中保持规范的行为与礼仪礼节的良好习惯,使足球的教育功能成为人生教育的一部分。身心安全、健康第一原则足球运动是一项身体对抗激烈、比赛时间长、运动负荷大的体育运动。儿童、青少年在心智方面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他们还不能正确面对错误与失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安全,应成为训练中十分重视的课题,要格外关注他们在生理、心理上的需求。生理上根据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安排适宜的训练内容和生理负荷,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运动创伤。现代足球的安全理念是“让运动员健康地站在足球场上”。充分做好热身(准备)与整理活动,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对抗难度,相应的保护措施,做好安全教育与安全防范工作等。渐进适度,游戏趣味原则根据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在心智、认知、身体方面的发展水平,采用各种难、易不同的方法与手段进行训练。年龄较小的儿童、少年阶段,可多采用游戏竞争的方式提高其练习热情。练习难度、压力的设置应逐步升级。压力的调控不偏离“比赛的框架”。综合发展,培养特长原则在综合提高、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注重培养个人运动技能特长。要善于发现有特点、有个性的队员,并积极进行引导、保护、培养,使之特点更鲜明,特长得以更大发挥。教学训练过程中,既要坚持全面发展的一般要求,又要具有针对队员个人特长的个别要求。大小适度、因地适宜原则根据当地的场地条件实情,可以开展小场地足球活动(5人制、7人制),有条件则进行11人制足球活动。灵活安排训练和比赛的人数与时间。学会比赛、意识领先原则“比赛是训练的导师”。足球训练的依据都来源于比赛,不论是练习的内容、方法、要求等都应具有比赛的基本要素,即球、队友、对手、方向(球门)、时间、空间、压力、规则等。遵循进攻原则、防守原则、攻守转换原则,正确掌握影响比赛本质的三个重要时刻的行动指南。战术(比赛)意识是队员的灵魂。战术意识水平提高比技术水平提高的难度大。因此,学会正确利用规则,使用技术、组织战术配合以获得主动来进行比赛,这种意识应当在队员刚开始参加足球活动时就有有意识的灌输、培养。比赛中队员必须做好“三个相反”,即运动方向与防守对象相反、运动速度节奏与防守对象相反、决策行为与防守对象相反。教练员应认真提高战术理论与实践水平,熟练掌握足球比赛的攻守原则及基本要求,对足球比赛中战术行为的核心要素——观察、判断、选择、决策与行动的特点进行深入全面的学习并掌握,以利于自己指导、提高队员在比赛中的行动效率。注重细节、讲求质量原则态度决定努力的过程,细节决定努力的结果。注重技战术细节方面的训练,特别是练习细节的质量。技术上要精益求精,追求更好,战术上要配合默契变化巧妙。辩证传统、创新思维原则主要培养队员在比赛中随机应变地正确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瞬间正确作出应对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中既要给予队员基本的比赛智慧,又要让他们有充分发挥主观思维和自由选择与决策的空间,不能总是按照教练员的思维定势和模式去做。儿童少年足球训练要点技术训练优先于身体训练。进攻技术训练优先于防守技术训练。运控球技术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