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各项工作任务2009年是重庆进入新阶段、站在新起点,深入贯彻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中共XX市委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主题,依法履行各项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为五个重庆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努力将立法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地方立法与市委重大决策相结合、与全市改革发展进程相适应,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努力将立法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召开全市立法工作会,明确了本届人大立法工作的方向和原则。审议通过法规11件,其中新制定7件、修正修订3件,批准自治条例1件;废止6件。我市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决定190件。以立法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围绕五个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制定了城乡规划条例、物业管理条例、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供用电条例、水域治安管理条例和水文条例,修正修订了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和信访条例,审议了森林工程建设促进条例、就业促进条例、市政设施管理条例、消防条例和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条例等法规草案。同时,制定了监督法实施办法、修订了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批准了XX县区自治条例;启动了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保税港区建设等立法调研。积极参与全国人大立法工作,完成行政强制法、社会保险法、侵权责任法等12件法律草案的意见征求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立法创新。为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督促一府两院依法履职、服务发展,制定了监督法实施办法,将政府派出机构、直属管理的行政部门纳入了所在区县(自治县)人大的监督范围,增加了市人大常委会监督中级法院和检察分院第1页共12页的规定;明确市与区县(自治县)人大,可以上下联动开展监督,可以对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进行评议,可以督促检察院对经过审判监督程序的信访申诉案件进行法律监督。制定的城乡规划条例,从名称、体例到内容,反映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适应了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需要。制定的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在没有国家上位法的情况下,从我市实际出发,提出了促进科技创新的理念和原则,并把成功的经验做法和政策措施上升为地方的法规制度,为我市建设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综合试验区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制定的水域治安管理条例,在长江流域率先取消了船籍牌船民证制度,创设了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了行政管理方式改革,减轻了行政相对人的负担。制定的物业管理条例,对市民关注的小区失窃、业主高空抛物、噪音扰民等热点难点问题,明确了有关方面的法律责任。通过立法创新,增强了法规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以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认真开展法规清理。按照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要逐步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协调法制环境的精神,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159件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决定进行了清理。主任会议决定继续适用75件,常委会会议决定废止6件,拟纳入2010年立法计划修改6件,需督促市政府制定27件配套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其余修改废止工作将逐年安排落实。二、以支持发展的理念开展监督工作以促增长、重民生、保稳定为重点,加强监督工作。上下联动开展执法检查1项;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2项,其中2项为上下联动的工作评议;听取审议其它报告5项;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14件;协助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3项。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促进五个重庆建设。围绕宜居重庆建设,开展了对主XX县区危旧房改造工作的评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情况的报告。围绕畅通重庆建设,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围绕森林重庆建设,开展了对三峡(重庆)库区两岸和渝西地区森林建设情况的视察调研活动,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第2页共12页森林重庆建设和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围绕平安重庆建设,听取了市政府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