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农工民主党XX市委员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全社会高度关注而争论最多的当属公立医院改革。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前向亿万网民坦言:“我以为最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公立医院的改革。”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周密策划,稳妥推进。现就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一、主要问题管理体制不合理,公立医院运行效率不高公立医院管理体制问题是全国性的问题,需要理清谁来办、谁来管及管办之间的关系和双方权责。卫生行政部门既是公立医院的主办方,又是监管者,易造成行政监管越位和错位,医疗机构出资人缺失、管理缺乏专业性等问题。同时,我市公立医院资产和行政分别归属部、省市各级政府以及军队、企事业单位等,条块分割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卫生资源的有效配置、协调服务,难以通过资源共享降低服务成本。从医院自身管理来看,部分公立医院尚未建立起现代医院的内部治理制度,存在运行效率低、服务成本高等问题。政府补偿不到位,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近年来,政府对卫生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仍然不到支出经费的20%。由于缺乏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允许服务筹资,实行分配与创收直接挂钩、按项目收费等,从机制上导致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商业化、市场化取向,刺激了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治疗等过度医疗行为,在造成有限医疗资源浪费的同时,影响了医院公益性发挥。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我市医疗资源总体不足。XX年全市每千人口拥有病床、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医师的数量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较沿海城市低。同时,配置不够合理,呈中心城区向偏远地区递减态势。武侯区、青羊区集中了全市80%的三级医院和67%的二级医院;大型医疗设备主要集中在主城区的三级医院;城市卫生人员占8144%,50%以上具有副高职称的卫技人员集中在三级医院,基层卫生队伍学历低、技术水平差、人才引进困难,全市医疗服务的水平、可及性城乡差距、区域差异较大。(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未能实现全域医疗信息共享近年来,我市在卫生电子商务、社区卫生信息、区域成本核算监管等方面已建成应用系统,但多为业务需求而独立开发,各医疗机构间数据不能通过网络集中存储、统一交换,全域医疗信息共享网络平台有待建设。(五)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依然存在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均衡使我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未能得到解决。除这些因素外,还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无序医疗。世界上凡是保障体系较完善的国家,实行的都是有序医疗,患者到医院看病除急诊外需要预约、转诊,而在我国则完全无序,病人想到哪里看就到哪里看。据调查,大医院80%的患者为常见多发病。二是医院间的无序竞争。“人有我要有,人新我更新”,竞相争购高端医疗设备,看到赚钱的项目蜂拥而上,在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的同时,加重了看病贵问题。公立医院执业环境差,医务人员积极性受挫在群众反映看病贵、看病难的同时,医务人员的委屈情绪也在调查中凸显。最新一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包括XX在内的全国94个城市7000多名临床医生和护士中,409%认为患者对其信任度降低了,37%认为责任太重、执业环境差、压力大,甚至有26%曾经遭受过患者的言语侮辱或躯体暴力。医疗是高技术、高风险、高压力行业,医务人员是医改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如果忽视了这个群体的利益诉求,改革将很难成功。二、意见建议明确政府职能,完善公立医院投入补偿机制,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实现基本医疗的公平性,回归公益性,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目标。建议根据新医改需要确定财政对卫生的适宜投入方式;要把减轻群众医药负担同增加公立医院补偿相结合,围绕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结合政府财力对符合规划的医院基本建设、符合准入的设备、重点学科发展、人员社会保障资金、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等,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根据医院性质确定不同的补助标准;研究制定建立在成本绩效考核基础上的差额补偿机制。同时,应积极研究发展其它补偿途径。如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使参保人员结成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