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沈因洛式的好党员近期,全国各地掀起了学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不写回忆录、不接受个人专访,不帮秘书谋位子、不给司机开口子、不为家人批条子;去世后遗体捐献,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式……”他是共产党人的一杆旗,一盏灯,一座碑。“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17岁弃医从戎,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出生入死、枪林弹雨,与党共苦难同艰难;在武钢异常困难时期毅然接过指挥棒,在外界的唱衰声中负重前行,带领武钢进入黄金时代;退休后坚持参加支部生活、坚持理论学习,去世前仍在研读中央文件。沈老用行动将自己与党连在了一起,赤胆忠心,爱党爱国,怀揣理想,坚定信念。“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心系奋战在一线的工人,沈老多方联系,把闷罐车改成客运车,实地调研,修建白玉山到厂前的水泥路;心系贫苦中求学的孩子,沈老亲笔写信鼓励高考落榜学生,亲临实地看望勤工俭学的寒门学子;心系艰难里挣扎的普通百姓,沈老每年都捐助残联、“春蕾行动”等,甚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获得的慰问金也捐给了黄冈革命老区困难群众。“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沈老是与群众“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好干部,一生把群众放在心上,亲民忧民爱民,用行动践行着“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词。“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从拒绝或上交他人赠送的礼物到拒绝家属随调省直单位,从穿了近40年的黑色皮夹克到橡皮筋早已松垮的大裤子;从不让给办公室装吊扇到不愿去宾馆居住;从让疼爱的外孙女远赴苏州自谋职业到给亲近的秘书约法三章……沈老一生清正廉洁,朴素勤俭,不多拿国家一针一线,不克扣组织一分一毫,不贪图他人任何好处,不照顾身边任何人员,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他是微小干净的一滴水,却折射出一名共产党员最璀璨的光辉。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