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其他疾病相关性脑病第十节D-乳酸中毒脑病温州市中心医院尤荣开(手机:13758828985)D-乳酸中毒脑病(D-lacticencephalopathy)又称为D-乳酸中毒(D-lacticacidosis),常会表现运动失调,步态不稳与意识改变等症状。是一种特殊的代谢性酸中毒,会造成高阴离子隙的代谢性酸血症(highaniongapmetabolicacidosis)。常发生于小肠切除或绕道手术后产生短肠综合征(shortbowelsyndrome)的病患,尤其是在口服大量的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之后。D-乳酸中毒脑病的发生率可能比想象中高,尤其是在无明显代谢性酸血症的原因之下,平时诊断少,主要是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而且大部分的实验室无法检测D-乳酸,因此临床医师的高度警觉对于诊断是很重要的。【D-乳酸代谢机制】D-乳酸与L-乳酸为同分异构物,两者会经由D-乳酸去氢酶(D-lactatedehydrogenase)及L乳酸去氢酶(L-lactatedehydrogenase)代谢成丙酮酸(pyruvate),而人类并不具有D-乳酸去氢酶,人体是经由D-2-氢氧基酸去氢酶(D-2-hydroxyaciddehydrogenase)将D-乳酸代谢成丙酮酸(图10-10-1)。1第十章其他疾病相关性脑病图10-10-1D乳酸的生成与代谢机制在正常人体内D-乳酸之生成非常有限,内源性是经由丙酮醛化的途径(methylglyoxalpathway)来生成D-乳酸,但某些肠道菌异常增生时,可将肠内的碳水化合物发酵而产生D-乳酸。其它外源性的D-乳酸可来自腹膜透析的透析液、林格氏液、以及一些腌制食品。丙烯二醇(propyleneglycol)则可藉由肠道菌发酵或是组织中丙酮醛化的途径来生成D-乳酸,因此有丙烯二醇中毒的病例报告,其血中D-乳酸高达110mmol/L。当D-乳酸产生时,人体在肝,肾有D-2氢氧基酸去氢酶(D-2-hydroxyaciddehydrogenase)将D-乳酸代谢成丙酮酸。D-2氢氧基酸去氢酶在肝肾功能异常者会减少,也会被草酸(oxalate)与酸性环境抑制。正常肠道菌会将乳酸转化成短链脂肪酸,但在肠道pH值较低时,乳酸产生会增加而短链脂肪酸会减少,加重肠道pH值之下降,而一些会制造D-乳酸之菌种,如酦酵性乳酸菌(lactobacillusfermenti)、嗜酸性乳酸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与链球菌(streptococcus)在酸性环境也较会增生。另外某些口服抗生素与益生菌素(probiotics),会减少一般肠道菌而增加乳酸菌,如SMZ、新霉素和会产生D-乳酸的益生菌都有在短肠症候群病患产生D-乳酸中毒的病例。醋酸(acetate)与丁酸(butyrate)这类有机酸会直接代谢成乙酰辅甲A(acetylCo-A)而抑制丙酮2第十章其他疾病相关性脑病酸去氢酶(pyruvatedehydrogenase),造成丙酮酸堆积,丙酮酸是乳酸之前身,因而增加血中L与D-乳酸。维他命B1(thiamine)缺乏时也会降低丙酮酸去氢的功能,影响代丙酮酸代谢而增加血中乳酸。有些学者认为D-乳酸中毒的产生需要较慢的大肠蠕动,让肠道菌有足够的时间将醣类发酵成D-乳酸,但不少病例报告并不完全支持此理论。有些病例在合并有腹泻的情形下发生。正常人代谢D-乳酸的速率为1.5mmol/kg/h,因此一个小肠吸收不良70公斤的人,在24小时内仍可代谢430克的糖类(1720kcal),但若相同数量的糖类在短时间内进入大肠,则代谢速率会不够,而产生D-乳酸中毒。因此少量多餐,不要在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糖类,也可避免短肠综合征的病人产生D-乳酸中毒。【发病机理】D-乳酸中毒脑病很早就被知道会发生于反刍动物,第一个被报导的人类病例是在1979年,病患是一位成年人,儿童的第一位被发现病例则是在1980年,两例都有短肠症候群。出现脑病的可能机制:一般代谢性酸中毒即使在pH值很低时,通常也不会有脑部症状。D-乳酸中毒脑病机制,目前有几个理论。首先,D-乳酸可穿过血-脑障蔽(blood-brainbarrier),进而影响脑部,另外脑中的D-2-氢氧基酸去氢酶(人体代谢D-乳酸的酶)含量较低,使得D-乳酸不易代谢。由于D-乳酸浓度与神经学症状的严重度不成比例,而且正常人注射D-乳酸使血中浓度上升时,并不会产生神经学异常,所以有人认为醣类在大肠内发酵产生大量D-乳酸,同时会产生其它毒素,例如硫醇(mercaptans),乙醛(aldehydes),乙醇(alcohol)及胺(amines)等等,在大肠中一起被吸收,而造成神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