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器伤处理方法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后,应严格按照医疗锐器伤处理流程进行处理,1医疗锐器伤或粘膜受血液或体液沾染之后处理流程1.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1.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稍上方轻轻挤压,从伤口近心处向远心方向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在伤口的局部,以免损伤局部组织。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5分钟,还应注意是哪个病人污染的,如果不知是哪一个病人,也应留意刺伤自已的针头。然后,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报有关部门,做好登记,定期监测。1.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1.4如遇被乙肝病人或艾滋病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除了上述处理方法外,还要立即注射免疫球蛋白,同时注射相应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等。同时还要在当时,三个月及六个月时抽血化验有没有相应的表面抗原,然后,报有关部门,做好登记,定期监测。2医疗锐器伤或粘膜受血液或体液沾染之后血液监测流程[2]2.1病人为hbsag(+)2.1.1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或anti-hbc(+)不需注射疫苗或hbig。2.1.2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未注射疫苗的,24小时内注射hbig,并注射疫苗。刺伤后6个月、一年监测got,gpt,hbsag,anti-hbs,anti-hbc。2.2病人为hcvanti-(+)受伤者hcvanti(-)3个月后取血查hcvanti肝功能。2.3病人为hiv(+)受伤医务人员hivanti(-),经过专家评估后可立即服用预防用药并进行医学观察一年。刺伤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查hivanti。3被艾滋病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后预防用药第1页共7页依照国际《指导原则》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人员实施评估及预防性用药方案。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第二篇: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防范措施】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纠正不安全注射行为。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强化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防护用物应用、医疗锐器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培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2、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足量、有效的防护用品。3、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医护人员在发生意外针刺伤或粘膜、有创伤口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填写“工作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及时采取有效措池,减少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处理措施】1、紧急处理不慎被尖锐物体刺伤时,用流动水和/或肥皂液立即冲洗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出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冲洗后用消毒液如:0.5%聚维酮碘或75%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必要时行外科处理。如为艾滋病、乙肝、丙肝等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粘膜、伤口,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2、暴露程度评估按照职业暴露的类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暴露。依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贺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分级分型确定详见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3、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第2页共7页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4、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伤时,应经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清学水平基线检查,在24小时内抽查血查hiv抗体,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保健科,进行登记;根据暴露级别及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5、乙肝、丙肝追踪随访6个月;梅毒追踪随访3个月;艾滋病病毒暴露按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12个月时间点复查病毒抗体,作相应处理。【应急处理程序】血液、体液暴露→立即冲洗、消毒处理伤口→暴露程度评估→针对暴露源进行实验检查和预防用药→登记、上表→追踪随访。第三篇: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心导管室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