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进士河——进士河历史书目考之二53、《晚清政治衰亡论》一卷、54、《晚清风俗衰亡论》一卷、55、《中国政治改革动机论》二卷。王葆心撰。壬子(1912民国元年)春公避地天津法租界时所作。56、《六草轩文集选》:一卷。孝感李西峰著稿,王葆心编辑成书并为序。记载日常趣事、乡里奇艺侠狷、田园巧遇等。57、《青陵山房文选》:二卷。王葆心编。公同学宜昌名宿所作诗文。58、《願贤堂哀挽录》三卷、附59、《仲兄哀挽集》二卷。王葆心编。收集光绪丙申菱湖诸友及族戚挽葆心之母黄太恭人之作、宣统庚戌京师僚友及族戚挽其兄奉政君葆颐之作。集挽联、哀诗、志铭、誄文为一书。60、《罗田两太史骈体文录》:三卷。王葆心编。搜集罗田骈文之优秀稿,并入周锡恩<芙蓉室骈文>和潘芝堂<颐福骈文>成书。61、《宋元经义辨体》:四卷。王葆心编。广搜宋元人经义,解析经义策论要法等。62、《古文词通义》:二十卷。王葆心撰。原为高等文学讲义,后经学部审定作为中学以上高校教材、教参。多次再版,刊成即罄。后因各印书馆抢夺版权而终;最后由北京国民公报馆以股票印行。63、《义川讲业录》八卷、附64、《作文隅例》一卷、65、《书院课程》一卷。王葆心撰。涉及解经、论史、辨学术、考政治、古文、骈文、古今体诗、时文等。66、《启蒙诗论》:一卷。王葆心撰。推演诗中单进作法。有字法、句法、章法、篇法等。67、《经义策论要法》:三卷。王葆心撰,叶荫桐编。为光绪辛丑秋朝旨改科举举业为经义策论而作。讲作义要诀等。68、《南归酬倡集》:三卷。王葆心、周景墀、林卜琳、许兆昌、李继膺同撰。书集葆心在天津、武汉两地时与群报国民、新报社同仁的唱和之作。诗、词近二百首。69、《伐蛟书》:四卷。王葆心创意,王夔强编辑。以罗田水患,特别是以丙申(1896)年罗田遭受两百年未有的重大水灾为例,论述我县治水的意义及方法。70、《周礼叙官歌》:王楚乔(进士河人清朝外交部官员)著。用四言韵语编成歌,内容是周六品以上官员叙。光绪壬寅(1902)年交葆心公带往武汉出版,结果葆心公奉旨速赴黄梅书院,稿存其家中。71、《经义说荟》:王楚乔著。共三卷。内容是用例比法释群经大义。72、《治经通语》:王楚乔著。共三卷。内容是论经文的源流、今古之分、南北派之别;及经文有益于治心、治事、有益于科学等,后作为中学以上的授课之作。73、《万国史述要》:王楚乔著。日本东京油印本,共四卷。当时为课程教材,称为“应用史学”。74、《清末地理志》:王楚乔、黄鹄翔、周龙骧合编。六卷。原名《地理讲义》,两湖总师范教科书。75、《公车纪行》:二卷。王楚乔撰。记自己丁酉科拔贡赴京朝考的沿途风景、阅历、地域形胜。76、《汴遊述略》:一卷。王楚乔撰。记自己赴开封癸卯会试一路的见闻事迹,涉及中原地理历史研究颇有趣味。77、《扶桑遊学记》:四卷。王楚乔撰。记东游行程,详记海军之操,集学术、政治、时局议论于一体。78、《筹赈事宜》:二卷。王楚乔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丙申为罗田水灾筹赈而作。79、《读史管窥录》:一卷。王楚乔(字茂桢)撰。读史的随笔,或别生异议、或一时触悟、或倡导风教等。80、《古学校考》:一卷,王楚乔撰。古大学、中学、小学校址、校名、学制、规模、礼法等。81、《学校新语》:一卷。王楚乔撰。新学校管理、教课训词等。82、《金粟山房文存》六卷、附83、《楹联挽联》一卷。王楚乔撰。书为论箸、策议、序跋、书说、传志、赠序、词赋、赞颂、哀祭、杂记等。84、《古今体诗》二卷、85、《岵屺余哀录》一卷、86、《哀絃录》一卷。王楚乔撰。均为古体、今体诗及绝句。87、《经济学》:四卷。王楚乔撰。据新译外人社会经济学各书合订。88、《蛰农新语》:二卷。王楚乔撰。记本人归田后种植各法及科研改良笔记。89、《湖北孝廉方正同徵录》:一册。王葆苏(字茂杞)编。作者于宣统元年(1909)八月试于京都“保和殿清特科”告终时的“科举故事、同门录、同年齿录”等。葆心作序。此次湖北有会试的优贡、拔贡及新试的举贡等八十余人参加,以省称为最多。90、《汉志矿地疏证》:王夔振著。共二卷。对汉志中的地理矿藏分布及冶炼情况进行增补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