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生谈语文学习经验任羽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记性、韧性、悟性这六个字是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李成良赠给我的,这是他二十年来治学经验的总结,我也一直视若珍宝,把它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我想,如果考状元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有这六个字就是了。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这六字真言尤其有价值。?、记性大家都反对死记硬背,这是对的。仅仅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光靠一点背死书的功夫也肯定没戏。读书就是要把书读活,要能读出书里边和书背后的道理。可惜有时候我们矫枉太过正了,就出现问题。我知道很多中学生压根儿就不去背书,要背的话也就背背数理化公式和英文单词,对那么多的唐诗宋词、绝妙好文是不愿意去理睬的这样怎么行呢?脑子里没有足够的积累,一提笔写文章就是满篇的空话,或者干脆咬一个钟头笔杆,这不仅在考场上要吃大亏,就是平时谈吐之中也会让人瞧不起的。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我们只有努力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才可能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的经验就是多背一些书。我们的高中语文课本里边就有很多文章值得终身铭记。比如《涉江》,这是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一篇骚体诗,读起来真是有妙不可言的感受。我不仅记住了许多精美的句子和传世的箴言,而且在精神上受到了陶冶,因为这诗篇之中,不仅有语言的美,还有音乐的美,更有人格的美!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人的记忆能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同学记性好,过目不忘,有的则要笨一点,常常脑筋短路,我就属于后者。比如背《琵琶行》和《长恨歌》这样的长诗,就感到吃不消。但只要自己肯老老实实地下苦工夫,一天念它个十遍二十遍,那就功到自然成了。大家看《射雕英雄传》,里边有一个情节就是老顽童教郭靖背《九阴真经》,郭靖是个笨人,可念了八九十次之后也能成诵,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每天早晨有分钟左右的早自习时间,这个时间千万要抓住,晨读效果是最好的。这段时间不要拿来做题,要拿来背书。还有一点要提出的是,很多同学不喜欢朗读,总是抱着书本埋着头默默地读或念。我则更喜欢找个僻静的地方大声朗读,声音越大越好,感情越充沛越好。我现在还记得高考第一天的早晨,因为太紧张,号夜里没有睡好(这其实很正常,大家都会紧张,关键是你不要因为自己的紧张而背上什么包袱),所以头昏得要命,才点过一点,天还没有完全亮开,我就拿了一本《古文选读》到阳台上去高声朗读,从《报任安书》、《报孙会宗书》到《出师表》,越读越觉得精神振奋,那么多古人高大的形象都在眼前浮现,自己也禁不住觉得高大了起来(笑)。最后读了一个多钟头,大汗淋漓,刚起床的抑郁、焦躁一扫而光。以这样的状态来参加高考,应该是很不错的。?记性二字在我看来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要广泛的涉猎,要向博闻强记努力。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一点点东西是绝对不够的,现在的高考也要求我们知识面要广一些。我们应该多读一点,多记一点。?、韧性?韧字里边是有无数文章可作的。年的高考作文题就是我选择了坚强或者我战胜了脆弱,这也就有韧的意思。我认为任何人想要成功,都绝不能离开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韧劲。?韧性特别体现在学习持之以恒上。我觉得学习上最好要有一个比较细致的计划,每天该干什么,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自己心中应该有数。比如课外阅读,很多同学都知道其重要性,可往往不能坚持,把大好时光白白地丢掉了。我在高二时订了一个读书计划,每天临睡前用~分钟读课外书,即使除夕之夜也没有中断。结果两年下来,我把《史记》的列传、本纪、世家读完了,把朱东润先生编的《历代文学作品选》和翦伯赞先生编的《中国史纲要》读完了,还读了《福尔摩斯探案集》(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读侦探小说真是最好的休息)等一大堆闲书,这个成绩的得来不是靠废寝忘食,而是靠每天那雷打不动的半点钟!所以郑振铎先生就讲,不怕做得少,只要天天坚持做,最终一定有成绩!韧性的另一种表现是不服输,不怕跌倒,失败了绝不气馁。大家读书考试难免有许多挫折,有时甚至遇到很大的失败。有的同学基础不是太好,成绩老是考不上去,或者在一个不太让人满意的中学读书,各方面都不如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