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台湾诗人:余光中关于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唐代杰杰出大诗人出大诗人,是是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素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合称“与杜甫合称“李杜李杜”。”。现存诗歌900余首。李白善于向屈原等古典浪漫主义诗人和乐府民歌学习,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形成了他所特有的奔放飘逸、恢弘超迈风格,他的诗歌具有想象丰富,色彩绚丽,形式多样的特点。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作品背景简介:天宝元年,李白经友人实现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为实现自己“济沧海”“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却被任命为翰林供奉,一个没有实权的文学侍臣,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干。由于他蔑视权贵,不趋炎附势,加上桀骜不驯的性格,招致了权贵们对他不断的攻击和谗毁。不到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赶出长安,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冷酷的社会现实无情的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这样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之中离开京城,继续他的漫游生活。离开长安后,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此诗是诗人于天宝四年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所作,一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解题梦游:说明这首诗的内容。天姥:梦游的对象。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个题目包含了几层意思?听课文朗读,注意下列字的读音瀛洲天姥剡溪渌水脚著zhuó谢公屐石扉澹澹訇然魂悸.yíngshànlùjīfēidànhōngjìmǔ思考:1、找出文章和题目相对应的内容:从哪到哪写“梦游天姥”?从哪到哪写“留别”?2、本诗的诗眼是哪句话?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3、诗人为什么要写梦境?理清文章思路。文中写梦游天姥的是哪些段落?第二段梦游前——梦游中——梦游后一、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明确:衬托,增添天姥山神话色彩,以此山的难求来映衬天姥山的实在,以虚衬实。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二.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明确:五岳、赤城、天台。衬托天姥山雄峻巍峨。总结:这一段写什么内容?使用什么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交代入梦缘由,运用了对比、夸张、衬托手法研读第二部分思考:梦境中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各有什么特点:思考:梦游中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各有什么特点:剡溪美景天姥奇景洞天仙境清净幽雅幽深寂静、恐怖、奇险辉煌、神奇、热闹非凡明确: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很不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研读第三自然段提问: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慨?明确: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提问:“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明确:这两句诗是全诗的“诗眼”“诗眼”指的是统帅全诗内容的某个词句表现出诗人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思考讨论: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作者所描写的梦境体现了诗人的什么风格?这种风格在他其它诗歌里是否有所体现?请举例。明确: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像,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将进酒《节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幕成雪。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赞李白诗——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