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长城》的教案《长城》的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驾驭系统的学问。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当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长城》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长城》的教案1一、教学目标1、通过品析两个小节的词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第1页共144页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长城和运输河的基本常识,体会它们的宏伟壮美,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难点:通过诵读感悟,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三、教学打算1、生字卡片2、搜料。第2页共144页其次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听写生字词。2、同桌间相互检查、订正。二、精读课文第一节。1、感知课文。录音机范读,学生留意体会语调、语感,感知课文内容。2、学生自由朗读,思索:第3页共144页a、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b、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学生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句子。观赏描写“长城”奇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朗读。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观,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这句话中,“巨龙”是指什么?'为什么第4页共144页用巨龙来比方长城呢?长城有多长?(2)穿行在大地间的长城有什么特点呢?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3)在作者眼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看到这样的景象,你的心情会怎样?(激烈、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诗的前四句。(老师指导朗读,要读出惊喜的语气来。)(4)出示地图让学生找找山海关到嘉峪关所跨越的省市,深化学生对长城”长“的特点的体悟。(5)课文里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这里用了什么的第5页共144页修辞手法?(拟人)这里为什么说是不朽呢?你是怎样理解不朽的?3、了解长城的建筑、作用、规模等方面的资料,增加民族骄傲感。这样一座前看不见头,后看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须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须要多少条石和城砖?当时,建立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多数的肩膀多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们说能够建立这样雄伟的工程,这是不是人间“奇迹”呢?这奇迹是谁创建的呢?(我们的祖先)面对如此勤劳、才智的祖先,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赞美祖先)下面第6页共144页就请大家一起来赞美咱们的祖先。齐读最终两行诗。(带着钦佩和骄傲的语气)三、自学课文其次节1、同学们,长城留给我们的是高大、宏伟、壮丽的景象,而京杭大运输河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一种感受呢?请同学们各自读课文其次节,然后结合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小组沟通探讨,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举手提问。2、学生分小组自学。老师适当进行个别点拨。3、全班结合搜集的资料进行沟通。着重体会运输河如“绸带漂第7页共144页落大地”的美景,了解运输河的基本常识。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开凿运输河所付出的艰难劳动。4、朗读其次节。(1)各自练习朗读。(2)指名感情朗读。(3)同桌间相互品读。四、总结深化1、指导学生熟读’背诵课文。文章两部分的读法完全一样吗?(第一部分应当略显庄重,其次部第8页共144页分应略显欢快)(1)从形式和内容上把握这首诗歌的层次和特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长城”、“运输河”是中国的两大奇迹,本文仅仅是赞美了它们吗?总结:“长城”、“运输河”是我们祖国的两大奇迹,但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故宫、圆明园、秦始皇兵马俑、三峡工程等。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和搜集相关的文章及资料。板书设计:第9页共144页1、长城和运输河长城(宏伟、壮美)人间奇迹运输河(秀丽、动人)劳动人民创建课后反思:《长城和运输河》一文中所描述的两大中华奇迹,本班多数学生只是闻其名,并没有观光过,所以,对长城的宏伟壮美,运输河的秀丽动人无法感受到,对于它们修筑的历史背景,修筑过程及其作用更是一窍不通。所以我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图,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凭借有关长城与运输河的资料,美读成诵,让学生感悟长城的宏伟壮美,运输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