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VIP免费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_第1页
1/41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_第2页
2/41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_第3页
3/41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1关注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上海瑞金医院呼吸内科邓伟吾长期以来,咳嗽被认为是一种保护性反射,但是过度咳嗽带来的危害以及咳嗽的复杂病因,正逐渐被关注。继美国、欧洲和日本之后,中国制定的第一部《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于2005年11月正式发布。指南既反映了目前咳嗽诊治研究的最新进展,又有比较鲜明的中国特色,指南一经发布,即受到国内专家和同行的广泛关注。我国首部《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在广州公布2005年11月12日,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会长钟南山教授近日在广州公布了中国第一部咳嗽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误诊率高达64%的慢性咳嗽进行了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规范。医院呼吸科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长期咳嗽的病人,病程持续8周以上,胸部X线甚至CT检查无异常表现,临床上通常将此类患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这些慢性咳嗽患者的误诊误治率相当高。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统计资料表明,慢性咳嗽患者中64%曾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等,平均误诊时间为5年,最长为20年。不少患者病程长达数年,严重干扰了患者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使病人及其家属遭受极大的痛苦。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的积极倡导下,经国内相关专家一年多的多次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中国首部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终于问世。指南不仅反映了国内外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非常注重其针对性和实用性。这部指南提出,应该重视X线胸片无明显病变的慢性咳嗽这一临床最常见而又易被忽视的咳嗽类型的病因诊断,辅助检查强调由易到难,由常见病到少见病,避免大撒网式检查,以减少病人的医疗支出。近年来欧美和日本相继制定了急性和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国指南的问世必将进一步使咳嗽的诊断和治疗规范化,从而提高咳嗽诊断和治疗的成功率,造福广大咳嗽病人,同时也将大大节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2约医疗资源。一、及时制定《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我国的咳嗽指南是否可以照搬国外的资料,国内和欧美的咳嗽病因有何差异?各种咳嗽常先按急慢性支气管炎处理,普遍首选各种抗生素治疗。慢性咳嗽常被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缺乏必要检查,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而且导致误诊。例如,曾有支气管内膜结核和气管-支气管癌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咳嗽变异性哮喘,前者最终形成气管-支气管狭窄阻塞和肺不张,结核病灶广泛播散,后者则因恶性肿瘤的发展和转移,失去及时治疗机会。亦有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及其他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因此,临床医生非常需要熟悉咳嗽的正确诊治。1.《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的临床意义①帮助临床医生克服以往的习惯思维局限,更全面、系统地认识咳嗽。②指南提出了咳嗽合理的诊治思路,规范了诊治程序。③对不同类型的咳嗽给予了具体的指导方案,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在传统的认识里,往往把咳嗽等同于呼吸系统疾病,一般都是由于气管或支气管的炎症所造成。据广州呼研所调查:64%的慢性咳嗽患者曾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平均误诊时间为5年,最长者达20年以上。许多病人常年经受慢性咳嗽的困扰,反复使用各种检查,用尽了各种抗生素,仍然治疗无效,造成极大的医疗资浪费,同时带给病人身体的痛苦和经济上的压力。大量难以治愈的咳嗽患者也长期困惑着临床医师。事实上咳嗽涉及呼吸系统的不同部位:如鼻、气管、肺、胃等,也涉及到不同的系统,如:呼吸、消咳嗽不仅仅涉及呼吸系统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3化、心血管等,因此临床各科都会遇到咳嗽的诊治问题;咳嗽产生的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除了常见的感染和炎症因素,另外过敏、返流也是重要而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上述复杂情况,治疗应该是多途径,多方面的,单纯地使用抗生素难以取得良好的疗效。2.《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的主要特点首先指南反映了国内、外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Irwin的诊断程序,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PNDs、CVA和GER。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EB亦是慢性咳嗽的重要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