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西方文化渗透下本国文化的淡化姓名:胡奇学号:1257045专业:工科试验班(机械能源类)联系方式:15721107517上课时间:星期二第9、10、11节课任课教师:周莉莉承诺书:我承诺:我所呈交的课程论文,是本人通过学习、研究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内容。本论文的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承诺人:胡奇1.日常生活中文化的悄然变化记得曾经和学校的一位德国留学生聊天,他告诉我他对孔子思想特别感兴趣,他希望我能给他更加具体地介绍一下孔子文化。可令人尴尬的是我除了那些家喻户晓的典故之外一无所知,我突然意识到我似乎从未关注过孔子文化,回想以前,除了中学课本之外,再也没有过其它方面的了解。想想自己成长的经历,大概从初中之后,到了高中、大学,周围同学不管是看的、听的、读的、吃的、穿的、用的都开始和“外国”这两个字联系越来越紧密,正在热映的好莱坞大片和室友每晚都看的美剧,手机里存放的大量英文歌曲,经常翻阅的外国著作,人群扎堆的肯德基、麦当劳和星巴克,随处可以看见的Nike、Adidas品牌鞋子衣服,还有可以让人卖肾卖血追求的苹果手机。不知不觉,我也对这些事情习以为常,周围的生活也都向着这个风向标所对齐。在我来到上海读大学之前,上海在我心里是东方之都,是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一个地方,在这里有许多中国其它地方所看不到的繁华,一年多的生活下来,这一点我毫不怀疑,但是实实在在地生活在这个令全国人民骄傲的地方之后我也渐渐发觉,在这个城市似乎少了些什么。因为上个学期开学时间的缘故,2013年的元宵节我在学校度过的,不过确实没有感觉到过年的气氛,走在大街上是热热闹闹的和平时没什么两样,最近几个端午节、中秋节是在家里过的,但是听了周围同学的感受也发现每逢中国习俗节日之时,虽然这个城市各个商场和步行街都促销打折闹腾腾的但似乎还是让人难以感觉到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的深蕴与魅力。相反的是,每当遇上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这个校园这个城市显得总是那么不平静。愚人节同学之间的整人恶搞,万圣节室友参加的万圣节晚会,感恩节微博空间里感恩消息和甚至超过中秋端午祝福数量的感恩短信,圣诞节更是各个角落里一片喜气洋洋的感觉。人们似乎把中国传统节日当作假期的砝码,而在无假期的西方节日之时将西方节日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巨大的反差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心结,难道中华文化就这样被西方文化所一点点遮蔽一点点取代吗?为此,我做了一份大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认识调查表(见附表)在校内进行了一个小型的调查,经过统计有几个调查项目的数据值得我们注意。是否认同传统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淡及原因23%54%14%9%认同,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淡视认同,现代化让国人缺失对传统文化的信仰不认同,传统节日氛围依旧浓厚不认同,有地方和区域的差异是否具有传统文艺特长(包括书法、绘画、舞蹈等)23%0%57%20%有有,但是没有兴趣没有,但是很想学没有,而且没有兴趣通过这三项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懂得我国传统文艺特长的同学只是占了比重不大的一个部分,而且较多的同学更偏向于西方艺术文化,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气氛越来越淡,其中很多人都认为现代化使得国人缺失传统文化信仰。学习西方艺术文化与传统艺术文化的倾向(如乐器)41%59%传统艺术西方艺术其实当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存在一种恶性的趋势:中华文化正在逐渐被淡化,而与此同时西方文化正在以非同寻常的速度入侵。走在街头,我们随处可见美国的KFC、McDonald、Nike、Adidas,人满为患的苹果专卖店,甚至开在故宫门口星巴克咖啡厅,还有在即将到来的圣诞节所提前装点的圣诞气氛;在电影院,国内票房在好莱坞大片面前的冷淡收场;以及在同学口中经常出现的英文口头禅。这些现象确实体现了中国与世界文化交融,可是这难道不是一种对中华文化的警示吗?就以圣诞节为例,这是美国人民最盛大的节日,就如同我们的春节一样,可是现如今,圣诞节在中国似乎成为一种喜庆腾腾年轻男女都过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