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而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内脏性幻觉: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肺扇动等,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和被害妄想伴随出现。功能性幻觉: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心因性精神病。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器官的幻觉。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患者体验到脑子空洞无物,没有什么东西可想。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简单。严重的患者也可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思维散漫: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与另外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东拉西扯,以致别人弄不懂他要阐述的是什么主题思想。思维破裂: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义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语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无法使他讲得扼要一点,一定要按他原来的方式讲完。思维扩散: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尽人皆知,感到自己的思想与人共享,毫无隐私可言,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语词新作: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患者自创一些符号、图形、文字,并赋予其特殊概念。强迫观念: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见于强迫症。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有以下特征:(1)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疑;(2)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3)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4)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表现,对诊断有重要价值。被害妄想: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关系妄想: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系。常与被害妄想同时出现。物理影响妄想: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而不能自主。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因此,患者采取相应的行为去追去对方,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但仍毫不质疑,而认为对方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仍反复纠缠不休。见于精神分裂症。嫉妒妄想: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诚,另有外遇。为此患者跟踪监视配偶的日常活动或截留拆阅别人写给配偶的信件,检查配偶的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寻觅私通情人的证据。见于精神分裂症。注意涣散:为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降低所致。见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儿童多动障碍。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一段时间的全部经历的丧失为完全性遗忘,仅仅是对部分经历或事件不能回忆称作部分性遗忘。顺行性遗忘: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产生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经历。逆行性遗忘: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作后,遗忘阶段的长短与外伤的严重程度及意识障碍的持续时间长短有关。虚构: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精神发育迟滞: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随年龄增长,智能明显低于正常同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