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砂开采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我县境内有潜河、皖河、长河、大沙河四条大河,河道内铁砂蕴含量较为丰富。我县河道铁砂开采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沿河群众以自制工具,采用人工拖吸方式开采,铁砂资源开采量较小。随着近年来钢材价格不断上涨,铁砂价格不断攀升,受利益诱惑,外地大型铁砂船以及当地群众自行制造的大量小型铁砂筏纷纷涌入四条大河及其支流,一时间大小河道内机声隆隆,浊水横流。根据调查摸底,截止2008年2月底,全县共有各类非法开采铁砂船只623条,其中潜河333条、长河240条、大沙河27条、皖河23条。肆虐开采铁砂资源,给少数业主带来了丰厚利润,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和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在:河道安全受到威胁——采砂业主竞相抢占资源,甚至无视法规,擅自进入河道禁采区域和堤脚附近盗采,实施超深度作业,致使河床松动,堤坝受损,给河道交通、防洪、居民生产生活设施等造成了严重安全隐患。饮用水源受到污染——铁砂开采机械油污直接顺河排放,河水污染严重,影响了沿河群众和XX县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并使河内鱼类等水生物种生存环境恶化。安全隐患较为突出——铁砂开采刨松了河床,致使河床面承载力下降,且采砂后尾砂未及时回填,在河道内形成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深潭,极易造成下河人员伤亡。尤其在旅游漂流河段,更是威胁到游客生命财产安全。自然景观遭到破坏——铁砂开采破坏了河道沙滩和沿河植被,开采尾渣堆砌河面,无数砂堆形成“乱坟岗”。特别是天柱山特色旅游线路之一的潜河观光走廊满目疮痍,直接给我县旅游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铁砂开采属暴利性行业,虽然危害众多,但充满了利益的纠葛,给铁砂管理带来很大难度,甚至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与挑战,治理工作已经演变成为一场利益的博弈——少数人利益与广大群众利益的较量。第1页共5页为遏制非法开采铁砂行为,维护河道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县委、县政府决定集中开展铁砂开采专项整治活动,并于2008年3月出台了《关于开展专项整治非法开采铁砂的通告》,县水利局、建设局、公安局、国土局等职能部门联合制定了《xx县专项整治非法开采铁砂活动实施方案》,从而拉开了全面清理、整顿、规范铁砂开采秩序的帷幕。构建网络。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铁砂开采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和指挥铁砂开采集中整治活动。成立铁砂专项整治活动执法大队,负责清理、整治、规范非法采砂行为。沿河涉砂乡镇分别成立铁砂专项整治活动工作组,负责各自辖区内铁砂整治及管理工作。县政府督办室牵头对整治活动开展专项督查,全县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专项整治工作格局。宣传造势。采取先宣传、后执法和边宣传、边执法的办法在沿河乡镇张贴通告,出动宣传车百余台次沿河巡回宣传;各涉砂乡镇在交通要道设置宣传标语100余条;县电视台、涉砂乡镇电视台大力宣传《水法》、《矿产资源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专项整治家喻户晓,以宣传鼓民心,以宣传促进度。对非法采铁砂业主下达《限期拆除非法采砂机械设备通知书》,进行相关法规政策宣传教育,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主动拆除铁砂开采设备。重拳出击。整治期间,共出动巡查、执法人员1112人次,出动车辆216台次;先后关停大型非法开采铁砂船只20条,依法强行拆除非法采砂筏200余条,拆除非法采砂机械46台次,没收其他各类小型采矿工具30余件。对不服从管理者,依法予以打击,刑事拘留2人,口头警告3人。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我县研究出台了《全县铁砂管理工作意见》、《关于铁砂开采税费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章制度,对铁砂资源开采问题进行了全面规范。明晰管理区域——划定四大河流及其支流的禁采区和限采区,并在相关堤段设立永久性标志碑和警示牌。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主要河流及重点河段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明确河道管理界限,消除管理盲点。第2页共5页提高准入门槛——国税、地税、财政三家联合按照作业机械种类核定铁砂开采业主年缴纳税费额,通过经济杠杆和税费调节,使资质浅、不够准入条件的采砂业主被市场淘汰,达到“限采”目的。严格报批程序——实行逐级申报,开采业主一年提出一次个人申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