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环境下图书经营模式研究一、不同图书经营模式的特点在当前多媒体环境下,从非公办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和经营方式来看,一般可分为实体经营、网络经营和网络实体经营三种模式,实体经营包括书店、书吧和民营图书馆,网络经营包括网上书店和电子图书网,网络实体兼并的则有以青番茄为代表的网络实体图书馆。这些图书经营模式,都可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的同一种社会需求,但如果要占据市场,他们之间就必须避免同质化竞争,必须去找寻符合不同用户需求的服务方向来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实体经营的“实在性”是其区别于网络对手的特点和优势。在大型书店,顾客不仅可以进店选书、翻阅书和买书,还可以把买书、读书作为一种消遣娱乐的方式,形成自己特定的阅读品味和习惯,从而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消费水平顾客的“悅读”体验。新华书店、弘道书店是其典型代表。小型、个性书店则是在细节上下功夫,如主打销售某种类型的图书,按照不同研究专题分门别类摆放书籍,或为著名出版社设立专架,又或将书店里所有东西的陈列方式设置与别处不同等;还有的店家则将休闲、怡情与经营活动巧妙结合在一起,形成书吧,悠扬的音乐、质朴的座椅、个性的书籍、文雅的言语构成了这里独有的氛围;顾客在这里品茗阅读,服务员温言暖语,让人体会到身心的愉悦,兜里的钱花得其所。出名的书吧有北京万圣书园、雨枫书馆、工业苑等。民营图书馆相较于公办图书馆而言,则具有规模不大、布点灵活、适应性强和开放时间不受限制等优点;它不是以巨无霸的海量图书、超大的经营面积来招徕读者,而是注重讲究市场细分,为某一特定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它擅长用商业上的连锁方式来推广经营图书,对于公办图书馆来说是一种挑战。例如,1999年11月在山东成立的“书店升级版”的济宁科教图书馆,是我国第一家大型民办图书馆,在山东有10家分馆,随后在北京投资成立了首家股份制图书馆。网络经营的网上书店是多媒体时代电子商务发展的产物。当当、京东、亚马逊等网上书店,经营图书的数量之多,品种之全,是许多实体书店都望尘莫及第1页共5页的;它们冲破了时空局限,将顾客的购买时间无限延长,将图书的采购地域也无限拓展;他们为客户提供各类增值服务,如新书推荐、作者访谈、读者评论、跟踪服务等,同时提供便捷的检索方式和详尽的书目信息;所有的一切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效率很高,有效促进了经营管理的科学化。电子图书网则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也是当今网络出版的主要形式,它是传统图书的数字化,它让图书实现了载体的跨越,“无纸出版屏幕阅读”的经营模式让人耳目一新。以青番茄为代表的网络实体图书馆,则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固有的思维模式,让网络成为了图书馆得以生存、发展和实现其社会价值的有利工具。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的借阅手续在网上完成,且借、还书均为快递人员上门服务,读者可足不出户完成借还手续,且整个过程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与网上书店相比,网络实体图书馆提供的是免费的图书借阅,而不是图书出售;与电子图书网相比,它提供给读者的是纸质图书,而不是电子书的链接下载。作为自负盈亏的社会企业,网络实体图书馆利用商业模式运营公益服务,创造盈利收益,再反哺公益,开创了公益文化服务的循环模式。以上所述的这些不同图书经营模式,笔者虽不清楚它们到底能盈利多少,但从中不难看出它们都有一种经营理念的提升和经营模式的成功运作;它们一切从读者出发,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想买书的读者通过它们可以买到自己心仪的好书,不想买书的读者通过它们也可以在轻松惬意的环境中读到自己喜爱的好书,甚至可以直接在家里上网进行免费阅读。这一切,对于不存在盈利目的的公共图书馆不无震撼和启迪。公共图书馆是国家为社会大众无偿提供精神食粮的地方,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其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找寻到最利于自身发展的途径,便成为了公共图书馆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二、不同图书经营模式对公共图书馆营销理念的借鉴意义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秉承“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宗旨,把推广全民阅读视为己任,为读者提供中规中矩的传统图书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