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培养一种新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尊重小学数学教学中,作者运用“先学后导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的同时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主题词:先学后导小组合作尊重可持续发展正文: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小学生而言,树立他们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培养其学习能力,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渗透到数学学科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培养一种新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尊重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之间同样要互相尊重。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先学后导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课堂模式的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步是课前导学:学生对要学内容进行深度预习、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第二步是课中共学:具体为:创设情景、问题呈现——合作探究、全面训练——重点问题点拨,科学指导——系统归纳,有效记忆(师生)——问题拓展,本课小结第三步是课后拓展:学生根据课堂学习情况,拓展,在班内展示交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的不同,以上步骤可以做细微调整。一、让学生“先学”,教师“后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先学,教师在学生学习、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就出练习检测,重点内容由教师讲授。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我设计了高年级数学自学本,让学生先进行自学,记录下自己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到课堂来,有的放矢的听课、讨论。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这种方法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能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良好作用。比如:在六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的过程中,每部分知识都可以让学生先在家先整理,课堂在汇报。当然,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自学的过程可以放在课中。二、课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研究指出,学生在感到通过学习才能执行任务时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他们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创设什么样的情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而定,可以是寓言、童话、生活场景、学习场景、生活问题等。通过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研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为课堂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认识”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课前,我抓住学生课间活动跑跑跳跳会口渴的特点,用两个大杯为他们制作了浓度不同的蜜水,课前让学生们自由品尝,即取得了感性认识又解了渴。上课铃一响,我马上说:“同学们,刚才大家都喝到蜜水了吗?有谁两瓶里的水都喝过?”同学举手,我再问:“两瓶里的水哪个更甜,你能猜猜为什么吗?”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有的说是因为1号杯放的蜜多,我笑笑,把两个杯放的蜜的重量写在黑板上:“1号杯:20克;2号杯:15克”。此时,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了。通过讨论,得出蜜水的甜度不但和蜜有关系,还和水的多少有关系的结论。此时,我适时地揭示课题:“比”。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投入到学习中,他们的思维是主动地,能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自主修正,这样,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正如蒂斯多惠所说:“如果是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的掌握他们。”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策略之一。三、课堂上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合作中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一)构建学习小组,为学生们合作创造条件。小组合作学习是利用学生的合作互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课堂中我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