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跟踪检测5.2宋元经济(编制:潘丽娜)班级:姓名:第1页一、选择题1.《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商业繁荣景象。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的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营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2.在下列各项所描述的景象中,不可能出现在宋都开封城的是A.“从行里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至晓即散,谓之鬼子市。”B.“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每晚“人物嘈杂,灯火照天。”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市。如耍闹之处,通晓不绝。D.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人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3.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A.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C.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4.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相国寺每月匠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铺氯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腊脯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这反映出的北宋商业活动的特点A.已出现了繁荣的“夜市”和“草市”B.已出现了专业化的商品交易场所C.商业活动受到相国寺的控制D.已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5.“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A.汉朝洛阳B.唐朝长安C.北宋汴京D.明朝苏州6.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句反映了宋代A.社会分工程度提高B.东西两家互通有无C.手工业成为主导经济D.农业生产单一发展7.宋人曾记载:“方夏蚕毕工,秋稼初敛,丝帛米粟充满廛市”,冬末春初则“市寂然若将暮,贾匮农闭而不张”。这表明当时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初具规模B.商业活动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C.市场荣衰与农业的季节性相关D.农村商品市场受到大商人操控8.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竞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A.棉花种植与纺织日益扩大B.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D.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一轮复习跟踪检测5.2宋元经济(编制:潘丽娜)班级:姓名:第2页9.据下图判断(①州桥商会②彩瓷作坊③瓦子④徽商会馆),其中设置错误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日本学者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②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③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④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1.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其主要观点是A.重农抑商B.重商抑农C.农商互补D.农商皆本12.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论述的是宋代出现的A.街市B.坊市C.夜市D.草市13.宋代《夏日田园杂兴》中有诗云:“采菱辛苦废犁鉏(同“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这反映了A.农业与副业相得益彰B.土地兼并破坏了自然经济C.古代农业具有脆弱性D.当时农民生存状况很悲惨14.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