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学报1992年9月达L。,30以可达L,,(成年人)。尽管我们给药容积为20阎,但三例病人平面均超过几,同时注药时的压力,针口斜面对平面的影响也应考虑。我们在麻醉中,注药时间尽量缩短,.以使药液扩散充分,麻醉完善。如果针口斜面朝向头部,注药在高压力下,也可使麻醉平面升高,其中例2病人3天后再次行能麻时,同样的药物、剂量、浓度和注药时间,只是将针口斜面转向尾部,麻醉范围仪限于会阴部,究竟是否是针口斜面起主要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2.3硬膜下间隙在硬脊膜内层与蛛网膜之间有一.潜在的狭窄间腔隙,在操作中,针尖刺伤了硬脊膜或直接刺入此间隙中,就可引起高平面阻滞.另外,老年人由于能管腔结缔组织增生,使得能管腔变小,也应考虑对麻醉平面的影响.尽管低肖度能麻安全,仁拐寸高平面阻滞要有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生,要及时处理,以防意外的发生。(收稿日期(贵任编辑1992一06一15)崔影丽)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附214例分析)张莹崔影丽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血压长期升高往往累及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故在容观上为二维超声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提供了可能性。笔者自1988年以来对长期患高血压病者心脏各部位的结构改变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分析,以确诊高血压性心脏病,获得满意结果。现将214便高血压性心脏病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自1988年2月至1991年12月应用ZDE配合M型超声心动图诊泊21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均为我院门诊住院患者。男14例立70例,年龄49一92岁,平均年龄70.5岁。高血压病史7一25年,平均年限16年。排除期他继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早期高心病169例,晚期高心病心衰45例。使用岛津sDL一30型超声诊断仪,扇形扫描,探头频率3.SMHz。病人取平卧位,左侧卧位,左室长轴切面,乳头肌短轴切面,主动脉短轴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等探查。214例二维超声心劝图表现见附表:附表:214例高心病二维超声心动图分析超声所见年龄增厚(~)病例数占总数%备注4521.0均伴左房增大第2卷第3期经验交流·经验交流荃心房增大乳头肌变粗不光滑10348.18640.1其中房室均增大45例其伴左室增大29例12一1314一1516一1812一1314一1516一18该8.542.5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之和为24一36~平均为30~,二者之比小于1.58一l一。一7,z8.一冷一沁一旧一抢9119一71室间隔增厚丝与6二尖瓣前叶活动度减低病例数214例年龄分组占年龄组%EF斜率减慢AE峰低小A峰高于E峰频发低jJ、单峰主动脉右瓣环钙化右瓣环及无瓣环同时钙化19例主动脉壁增厚搏动减弱,平直49一6061一7071一9249一6061一7071一903414.711815,2623411862款回声增强主波低平重搏96.7波消失18打一1483602结果2.1左心室后壁增厚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增厚,以增厚12一13~最多,占总数的48.5%;增厚14一15~次之,占总数的42.5%;增厚16一18m最少,占部数的8.8写。可见高,臼病左室后壁增厚绝大多数在12一15Inln,个别达到18~。早期左心室腔均不增大,仅见左心室游离壁与室间隔的对称性增厚,故称左室向心性肥厚。2.2室间隔增厚绝大多数均匀对称性增厚。个别的室间隔增厚各左室流出道突出。增厚14一15~最多占总数的56%,增厚12一13~次之,占总数的3.1%;增厚16一18~较少,占总数的10.7%。舒张期末增厚的室间隔与增厚的左室后壁厚度之和24一36~,二者比值小于1.5。增厚的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内部回声呈弥漫性增强。室间隔与左室后壁逆向运动。早期高心病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不同程度的增强。心衰射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减弱。2.3左心室增大左室长轴切面观:舒张期末左室内径54一67~(女性正常5伽rnm以下,男性正常5Inln以下)。45例左心室增大者均伴有左心房增大和二尖瓣叶活动度的改变。全部都是高心病晚期,心功能失代偿,即心力衰竭。2.4左心房增大左室长轴切面观;左心房内径34一45~,共103例。除外45例心衰者,还有58例左心房内径增大约在34一39~之间.说明单纯的左心房轻度增大,都处于心功能代偿期。所以可以肯定在高心病早期有相当数量的病人左心房增大。2.5乳头肌粗大不光滑乳头肌短轴切面观:214例中发现86例乳头肌变粗大不光滑。占总数的40%,其中仅有29例见于心衰者。其余57例均属早期高,臼肩者。这说明乳头肌的改变除了多见于晚期高心病之外,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