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品社教才分析(论文)VIP免费

品社教才分析(论文)_第1页
1/11
品社教才分析(论文)_第2页
2/11
品社教才分析(论文)_第3页
3/11
《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蒋国琴一、小学品生品社课应具有的教育理念(一)新的课程观1.综合性(1)课程目标的综合性(2)课程内容的综合性(3)主题学习的综合性2.开放性“品德与生活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评价、教学资料等都是开放性的,旨在努力引导儿童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①开放的课程资料②开放的教学形式③开放的教学时空④开放的评价方式A.评价功能: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为了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形成性评价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旨在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性评价。B.评价方法:灵活多样,它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真实、细致地再现学生活动、发展过程,如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儿童作品分析等。C.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同时,让家长、学生、教师、其他有关人员等共同参与,使评价更民主D.评价角度:可以是分析儿童的言语或言语表达,也可以是收集儿童作品,汇集来自教师、学生、家庭等方面信息E.评价尺度:不用一把统一的尺子衡量。2.评价功能①诊断与调节功能。②强化与教育功能3.评价内容①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②学习结果:4.评价方式简言之,要改变过去单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5.评价方法①教师观察记录。②描述性评语。③学生自评。④学生互评。⑤作品评价。⑥个案分析。。⑦书面考试和测验。(二)新的教材观首先,应该把教材看作是教师与儿童对话的文本,是儿童相互交流的范例。其次,不能把教材视为教学的全部,而应把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他们已有的生活作为教材的主要教学资源(三)新的教学观首先,,教师要注重师生互动,加强生生互动其次,教师还应改变以前的重结果而为现在的重过程。(四)新的德育观首先,要树立起全面的、发展的和开放的人文素质德育观。《其次,要强调基本观念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再次,要注意教育意图的隐蔽性。(五)新的评课观1.“仅达到认知目标”的课不是好课2.“教学目标设定不当”的课不是好课3.“没有生成性目标”的课不是好课4.“没有层次性目标”的课不是好课5.“教师唱主角”的课不是好课6.“缺乏教学情景”的课不是好课7.“学习方式单调”的课不是好课8.“滥用多媒体”的课不是好课9.“拒绝多媒体”的课不是好课10.“靠时间加汗水取胜”的课不是好课二.品社会课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一)以“生活德育论”为理论基础。(二)新的教材功能观:教材是学生进行思想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三)以“生活事件”为基本内容,体现教材的综合性。(四)新的教育目的观: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儿童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五)新的学习观:自主探究、自主建构和积极引导的有机结合。四.品社课教材分析(一)编写的目的1、为适龄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对话的文本,增加教育的实效性。2、编出有创新意义和中国特色的综合教材,为新世纪我国德育课程的创新做出初步探索。(二)教材编写思路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三)《品德与社会》教材构建方式与思想品德、社会教科书的不同1.教科书的构建方式不同。思想品德、社会教科书采用的是“德目构建”方式。大部分《品德与社会》教科书采用的是“主题构建”方式。2.教科书的表现方式不同。思想品德教材采取的是讲故事的形式,《品德与社会》教科书选取了大量的照片,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展示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个人生活。选取儿童自己的作品,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的看法。(四)教材的主要特征1.围绕儿童生活,符合儿童情趣2.注重已有经验,贴近现实生活3.强调体验参与,引导学习活动4.体现综合主题,规格合理适度5.单元组织教材,突出学生主体(五)品德与社会教材使用应注意的问题(最突出的两个问题)1.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①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品社教才分析(论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