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2卷第6期(2oo7)甘音}高竹报Vo1.12No.6(2.oo7)两种文化视野下儿童自我意识培养之比较马忠丽2郭亨贞2(1.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2.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在中西方两种迥然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下,中美两国在对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文章通过对两国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培养的比较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探析,以期促进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自我意识培养的完善与发展。关键词:中荚;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比较中圈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07}06-080-03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的核心,在个体生活适应和调节心理健康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自我意识尤其是儿童的自我意识一度成为各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研究的热点。然而,在中西两种迥然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下,中美两国在对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一、中美两国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培养的比较1.自我意识培养的侧重点不同根据大多数学者的观点,自我意识的心理结构成分可分为三种: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分别表现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种形式。①美国对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极为重视。虽然美国的学前教育专家认为,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的目标可以有所不同,但都应该包括一些最基本的目标。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G·s莫里逊教授提出了美国学前教育机构共同的十项基本目标.其中之一就是自尊的目标。具体包括:(1)帮助帮助儿童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象和高度的自尊水平;(2)帮助儿童学会认识自己、自己的家庭及其文化背景;(3)通过让儿童体验成功、提高儿童的能力,来发展儿童的自我价值观;(4)帮助儿童了解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0从以上阐述可知,美国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十分重视,有独立明确的目标体系进行具体规范要求。并且,美国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培养偏重于从自我认识即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和自我体验即自我意识的情感层面加以强调。首先,其总目标是以自我情感的重要成份一自尊提出的;其次,在关于目标的四条具体阐述中,一、三两条属于自我意识的情感成份。主要立足于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自我体验即积极的自我情感;二、四两条属于认知成分,主要着手帮助儿童进行自我认知,即正确的认识自我。与美国相比较,我国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没有独立的专项目标规定,而是附属于社会领域的目标之中。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对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多强调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两个层面,对培养儿童的良好自我体验即积极的自我情感有所欠缺。这不仅在我国的幼儿园政策法规中有所体现,而且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也有很明显的表现。例如,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美国家长偏重于教育孩子要自信,不自卑,鼓励孩子自述表达思想与情感;我国家长则倾向于教育孩子要谦虚,不骄傲,学会控制和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2.自我意识培养的方式不同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是成系统的。不仅有独立明确的目标规定,而且在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上均有相匹配的措施。在课程设置上,有专门的学前自我概念课程。自我概念课程从内到外由儿童自身、家庭及其成员、朋友及幼教机构、社区及其助手四个部分组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自我概念课程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方面的协作来进行,强调利用各种人力、物力、财力为儿童服务,进行综合教育。并将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对幼儿教师的评价挂钩,将“建立儿童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否使儿童意识到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作为对教师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是以儿童自身为中心,由内向外,向周围呈辐射状扩展。如图所示:①希静,贾丽:<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解》,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第32页。②③李生兰:<比较学前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2l页、36页、39.页。④朱家雄:<幼儿困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砧,2003,第131页。收稿日期:2007-07—18作者简介:马忠丽(1972一),女,甘肃镇原人,兰州城市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