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巨大动力——浅谈煤矿企业推行安全风险抵押金的思考与认识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了信心吗》一文中曾经指出:“我们中国人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代表,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充满自信力,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奋斗不息,他们奋不顾身,坚韧不拔,坚强不屈,是“中国的脊梁”。因此,笔者认为,煤矿企业推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之举措,旨在提醒矿工兄弟时刻注意安全,处处遵章作业和牢记亲人嘱咐,进一步提高对人的本质安全理念认识,加强对物的定向管理和规范操作,从而推动企业本质安全目标的实现。它是保障广大职工生活、安全需求的必然途经,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内在体现,也是实现平安富裕和谐新XX县区目标的必然要求。那么,我们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本质安全创建工作,推动企业安全年目标实现,让缴纳的安全抵押金不付之东流呢。我的思考和认识是:一、消除恐惧心理,树立信心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源泉煤矿企业的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了凄惨的痛苦。因此,每当人们耳闻目睹到煤矿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时,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综合恐惧心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综合恐惧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对事故情景产生的恐惧;二是对事故周围环境的恐惧;三是对事故发生后收入降低的恐惧。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恐惧综合症”前两种是短暂的,而后者则是现实的,它不仅影响到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而且使很多人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他们总认为,反正这个月(或者季、年)出现了安全事故,即使做得再好,收入也不会有多高,因而工作中慌了手脚,违章蛮干,乱了方寸,无视规程,引发事故环生;甚至还有的人到处散布谣言,诽谤他人自信心,讥讽和排斥他人工作等。据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4746人,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为2.041,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2007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降至3786人。与2006第1页共5页年比减少960人,下降20.23%,再创历史新高。从以上数据比较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是呈良性发展趋势的,前景也是无限光明的,它是许许多多的安全卫士付出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全国的矿工兄弟共同努力的结果。再说我矿元月份消灭了轻伤以上人身事故,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足以证明,煤矿安全工作,只要我们“瞪起眼”来反“三违”,“俯下身”来干工作,“零缺陷”管理,精细化考核,不失信心,尤其是不失安全信心,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本质安全型企业目标就一定会实现。对此,煤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及工会组织要高度重视,超前防范,跟踪纠偏,动态教育,并利用宣传阵地优势,积极宣传国家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借鉴一些典型的树立信心,战胜困难做法,正确引导广大职工消除恐惧心理,加强全员自信心的培育和提高,使其真正领悟透“借酒消愁,愁更愁啊。”这句谚语的内涵。二、加大安全宣传,确立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从马斯洛的五大需求论看,人们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要得到第二个层次的需求,是安全的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而这个安全需求又是构建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必备条件。在煤矿,我们把安全视为“天字号”工程。为抓好安全工作,安全宣传必不可少,也至关重要。但是,安全宣传流于形式和“被动式”宣传的现象还较普遍。我认为,要使安全宣传起到深入人心的作用,就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职工,不断探索安全宣传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超前宣传,并做到“三融”和“四性”。“三融”即“融理于教”、“融情于教”和“融乐于教”。“融理于教”,即从正面向广大职工灌输国家安全生产政策方针、《煤矿三大规程》法宝以及现实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做法和科学管理手段,摆明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个人家庭幸福的关系。“融情于教”,即在安全宣传过程中注重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如组织企业安全宣讲团(成员可以由职工子女、“三违”受害者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