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局三产超一产思考与探索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进程从全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来看,自1985年全国三次产业调整为“二三一”以来,历经18年的内部结构优化调整,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1.7:49.2:39.1,第三产业远远超过一产业,逐步向第二产业靠近。从XX省产业结构来看,先后经历了五次大的结构调整,从1978-1990年的“一二三”、1991-1992年的“二一三”、1993-1998年的“二三一”、1999-2004年的“三二一”、2005-2007年的“二三一”,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19.9:43.8:36.3,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与全国基本保持一致。自*撤地建市以来,全市经济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调整:由2000-2003年的“一三二”、2004年的“一二三”调整为2005-2007年的“二一三”,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00年的44.2:25.2:30.6调整为2007年的29.5:43.4:27.1,其中“一产和三产”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差别由13.6个百分点调整为2.4个百分点,逐步接近于“三产超一产”的临界点。综上所述,目前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与全国、我省的“二三一”产业大格局还存在调整不同步、差距较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等现象。因此,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势在必行。“三产超一产”面临的现实选择随着*工业强市、现代畜牧经济强市的“两强立市”战略步伐纵深推进,进一步巩固了全市在全省中工业强市、农业大市的地位。2007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10.4亿元,名列全省第七位;比上年增长2.2%,名列全省第二十二位。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62.5亿元,名列全省第十四位;比上年增长26.1%,名列全省第一位;其中,工业增加值为147.4亿元,名列全省第十三位;比上年增长28.3%,名列全省第四位。从2007年全第1页共6页市四个县(市、区)三次产业结构来看,雁江区、XX县区三次产业已优化为“二三一”结构,其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分别为18.2:58.2:23.6和26.3:47.1:26.6,工业的主导地位明显;XX县区和XX县区三次产业结构仍为“一二三”,其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分别为42.7:28.8:28.5和38.1:31.6:30.3,农业的主导地位明显。因此,全市工业、农业仍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综上所述,近期内*市要通过“三产超一产”的战略调整,切实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向“二三一”转变,*三次产业结构就面临着“退二进三”或者“退一进三”的现实选择。--“退二进三”。目前,全市第二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据主导地位,2007年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的90.7%,工业占gdp比重达39.4%,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9%。虽然近年来*市工业增幅名列全省前列,但工业增加值总量仍然偏小,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工业仍是*市“立市之本”,“工业强市”仍是*市重大战略选择。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市工业发展要在提速增量、提质增速上下功夫,把“双增双提”作为加快工业发展应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综上所述,“退二进三”选择必须在不影响工业快速发展的大前提下适度调整。一方面,工业企业要通过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工业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另一方面,采取“服务外包”和“第三方物流”的形式,把工业企业中涉及运输、配送等非核心业务流程以合同方式发包、分包、转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带动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从而达到“退二进三”目的。这种“退”对提升第二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具有推进作用;这种“进”有利于提高第三产业总量、增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因此,“退二进三”战略是一项“双赢”战略。从工业布局来看,全市核心工业区域、优势企业主第2页共6页要集中在雁江区、XX县区两地,雁江区、XX县区就是实现“退二进三”的关键区域。--“退一进三”。从*市第一产业发展态势来看,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逐步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7年,第一产业占全市gdp比重为29.5%,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5%。从四个县(市、区)发展来看,雁江区、XX县区两地农业比重较低,低于全市水平,其第一产业占当地gdp比重分别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