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人体脏腑的气化广西中医学院班秀文气化,简单地说,就是气机的运动变化。详细点讲,一是指人体脏腑、经络气机的运动变化,如五脏之贮藏精气,六腑之传化水谷,营卫气血的运行,津液的转输敷布等;二是指某些脏腑的特殊功能,如三焦对水液有“如雾”、“如沤”、“如读”的调节功能,膀胧有贮藏、排泄尿液的功能等等。可见气化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这里仅就人体脏腑的z毛化,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才凡Z右。筋脉、苗窍、四肢百骸;一方面把浊者从汗孔或膀胧、大肠排出体外。脏腑不断地消化、吸收、输布、排泄的一系列生理活动过程,也就是人体气机升降出人的过程,是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因此可以说,气化是JI动们力能活动基本形式的概括。气化是脏腑之间密切联系的动为气化是脏腑功能活动基本形式的概括脏腑的功能活动,是既分工又合作的。心主血脉而藏神,为五脏六腑之主;肝藏血而主疏泄,为风木之脏;脾主运化而统血,是气血生化之源;肺主气而司宣降,为一身之气枢;肾主蛰封藏,是元阴元阳的根源,能蒸腾、激发各个脏器的活动,是先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主容纳腐熟,是六腑之大源;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分别清浊;大肠主津液而行传导之职;胆主胆汁的贮藏和排泄,为中清之腑;三焦为原气之别使而行决读之官;膀胧属水腑而排尿。由于脏腑的生理功能既分工又合作,因而五脏能贮藏精气,藏而不泻,满而不实;六腑则保持传化水谷的功能,泻而不藏,实而不满。通过这样不断地升清降浊,一方面吸收水谷精微,化生津液气血,把食物营养输送全身,以滋养脏腑、脏腑的功能活动是密切联系的。胜与腑,腑与腑,脏与脏,在生理上相互依赖,相互为用,相互促进;在病变时则相互影响,相互克伐,相互传变。维持这种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除了有赖于经络的联属作用之外,主要是靠脏腑、经络本身的气化作用。心主血,肺主气,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至则气至,心肺之所以相傅,气血之所以相互为用,除了心肺相邻,心土血脉,肺主气而朝百脉之外,主要是心肺气化出人的作用。心阳温煦脾土,则增张脾的运化功能,脾健运则心血足,二者相互温养,相互促进。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心之君火宁谧,则相火不妄动,肝血足则心血旺而神爽,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肾藏精而为水脏,心属火而为阳中之阳,’肾水要上升以滋养心阳,使心火不亢;心火要下降以助肾阳蒸腾肾水,保持水火相济、心肾相交的局面。在生理上,“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Z毛之枢”;在病理上,“月卑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肺之所以这样关系密切,除了宗气的来源及水液的调节等因素之外,和气机的升降出人也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脾以升为健,肺以降为和,脾升肺降相反相成。肝主生发,肺主宣降,肝气以升发为顺,肺气以肃降为常,一升一降,保持人体气机的正常。肝主疏泄,能助脾的运化,而脾的运化,又能保持气血的来源,使肝血足而滋养肝木,疏泄运化,相辅相成。肺主气而为水之上源,肾为水火之脏而为元气之根,肺气足则能通调水道,使清者敷布全身,独者下输膀胧;肾气足则能纳气而蒸腾津液,使气息平和而完成水液升清降浊的过程。肾为先天,脾为后天,脾的运化,有籁于肾阳的温煦;肾藏精,有赖于脾运化水谷精微,先夭济后天,后天养先天,脾肾相互滋养,相互为用。肝脾同居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可以化血,血可以化精,精血同是来源于水谷精微,肝肾同源,精血互化,二者相互资生,相互促进。脏腑之间的这种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脏腑本身的气化作用,没有这种气化作用,便不能保持脏腑之间的协调活动。因此可以说,气化是脏腑之间密切联系的动力。脏腑功能活动是气化的根本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内而消化循环,外而视听言行,无一不是脏腑功能活动的表现,可以说脏腑的功能活动,实际上就是人体整个生命的活动。要是没有脏腑的功能活动,便无气化之可言。胜腑中又以脾肾二脏和胃腑与气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肾是元阴元阳之所出,是气血之始,内寄命门之火,只有肾命门火的温煦、激发,肾才能作强而出伎巧;膀胧、三焦才能决读而水行,脾胃才能腐熟水谷而出五味营养;肝胆才能谋虑而决断;大小肠才能分别清浊而变化行;心才能主神明而应万事之变;肺才能主宣降而行治节之能。可见肾气的盛衰盈亏,直接影响到各脏腑的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