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格检查一、一般检查:是对病人全身健康状况的概括性观察。包括:一般情况、生命征、意识状态、体位、姿势、步态、皮肤黏膜,头面部躯体及四肢等。不满意可配合触觉和听觉。二、意识障碍检查:1、眼征:瞳孔,眼底,眼球位置,眼球运动,2、对疼痛刺激的反应,3、瘫痪体征,4、脑干反射,5、呼吸形式,6、脑膜刺激征,7、意识障碍的其他体征。三、精神状态和高级皮质功能检查:1,、记忆,2、定向力,3计算力,4失语,5、失用,6、失认,7、是空间技能和执行功能。四、脑神经检查: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滑车和展神经,4、三叉神经,5、面神经,6、位听神经,7舌咽神经、迷走神经,8、副神经,9舌下神经五、运动系统检查:1、肌容积,2、肌张力,3、肌力,4.、不自主运动,5、共济运动:指鼻试验,反击征,跟-膝-胫试验,轮替试验,起坐试验,闭目难立征试验。6、姿势与步态。六、感觉系统检查:1、浅感觉:痛觉,触觉,温度觉;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3、复合(皮质)感觉:定位绝,两点辨别绝,图形觉,实体觉。七、反射检查:1、浅反射:腹壁反射,提高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2、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反射,踝反射,阵挛,Hoffmann征,Rossolimo征;3、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巴宾斯基等位征,强握反射,脊髓自主反射。八、脑膜刺激征检查:1、屈颈试验;2、克尼格征;3、布鲁金斯基征。九、自主神经检查:由交感及副交感神经组成。1、一般检查:皮肤黏膜,毛发和指甲,出汗,瞳孔;2、内脏及括约肌功能;3、自主神经反射:竖毛实验,皮肤划痕实验,眼心反射;4、自主神经实验检查:1、血压和脉搏的卧位和立位试验;2、汗腺分泌;3、性功能障碍的电生理检查;4、排尿障碍的尿道动力学检查。二、偏头痛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特征是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性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以缓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脑血管性疾病。病因:1、内因:遗传易感性2、外因:环境参与,食物和药物诱发,情志加重。临床表现:1、无先兆偏头痛:占80%,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额颞部痛,呈搏动性,若伴颈部肌肉收缩则症状复杂,常伴恶心呕吐,畏光声,出汗,头皮触痛等,于先兆相比更频繁而影响工作需药物而易合并药物失用过量性偏头痛。2、有先兆偏头痛:3、视网膜性偏头痛:4、常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性综合症:5、偏头痛并发症:6、眼肌麻痹性偏头痛:诊断:根据发作类型、家族史和神经系统检查,并通过影像学检查排除脑血管和占位疾病。1、无先兆偏头痛标准:(1)满足(2)~(4)发作5次以上;(2)头痛4~72小时(3)至少两项特征:单侧,搏动,中重度,日常活动加剧。1(4)伴至少一项:恶心或呕吐,畏光声。(5)不能归属于其他疾病。2、典型有先兆偏头痛标准:(1)满足(2)~(4)发作两次。(2)先兆至少一项而无运动无力症:完全可逆的视觉症状,完全可逆的感觉异常,完全可逆的言语功能障碍。(3)至少两项:同向视觉或单侧感觉症状,至少一个先兆持续5分以上,每个先兆持续5~60分。(4)先兆的同时或后60分内出现头痛复合无先兆偏头痛。(5)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1、丛集性头痛,2、紧张性头痛,3、Tolosa-Hunt综合症,4、症状性偏头痛,5、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药物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药物。1、发作期的治疗:(1)轻中度:单用非甾体类如对乙酰氨基酚、萘普生,布洛芬。(2)中重度:特异性药物:麦角类制剂,曲普坦类,(3)伴随症状:恶心呕吐,用奋乃静或氯丙嗪;烦躁者用苯二氮卓类。2、预防治疗:适用于频繁发作,急性期治疗无效,可能至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偏头痛。(1)b-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2)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维拉帕米,(3)抗癫痫药:丙戊酸,(4)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氟西汀。(5)5-HT受体拮抗剂:苯噻啶。三、脑血管疾病概述:脑血管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导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