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一、费用的概念和特征费用的特征:(一)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这一特征使其与产生于非日常活动的损失相区分。(二)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而费用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在企业从事营利活动过程中发生。能够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变动•长期以来,我国对费用的通行看法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企业会计准则》第七章“费用”采用了这一定义。而成本往往定义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耗费。从费用与成本的关系角度看,费用的对象化构成产品成本,也就是说发生的耗费是费用,费用分摊到产品或劳务构成产品或劳务的成本。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如管理费用等,则被称为期间费用或者期间成本。《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都反映了“费用计入成本”这一观点。•(三)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或股利属于企业利润分配的内容,不构成企业的费用。费用与成本•两者都是支付或耗费的各项资产。费用是相对于收入而言的。费用与一定的期间相联系,而成本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相联系。•当期的成本一定是当期的费用。如,产品的生产成本在生产产品的报告期内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只有在销售产品的报告期内才能确认为费用。指企业为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从企业外部购入的各种燃料指企业为生产指企业为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从企业外部购入的各种动力。经营而耗用的从企业外部购入的各种动力。指企业应计入生产费用的职工工资以及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固定资产按照使用情况计提的折旧费用。指企业应计入生产经营费用的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借款利息减去利息收入后的净额。指企业应计入管理费用的各种税金,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和土地使用税等指不属于以上各项目的费用支出,如邮电费等。•(二)按经济用途分类•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期间费用•(三)按其同产量之间的关系分类•固定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等;•变动费用:如原材料费用和生产工人计件工资等。费用的确认与计量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或基本标准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按因果关系确认费用(如本期的销售成本与本期的销售收入)按系统、合理的方法分配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按期间配比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广告费)费用的的计量•费用一般应按所耗用资产的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计量。费用的实际成本是按企业为取得商品或劳务而放弃的资源的实际价值来计量的,即按交换价值或市场价格计量的。这种市场价格的确定则取决于交易中所具体采取的支付方式。交易中最基本的支付方式是现金。但费用的发生与现金支出在时间上有时是不一致的,一般有三种可能:•现金支出与费用同时发生(如用现金支付管理部门的办公费和水电费等);•费用发生在先(预提的借款利息、预提产品保证费用);•费用发生在后(固定资产折旧)。期间费用•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工会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等。•销售费用销售费用是指在企业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运输费、包装费、广告费等等。•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减汇兑收益)、现金折扣损失以及金融机构的手续费等。参见P149•二、费用的主要内容及其核算(一)主营业务成本(二)其他业务成本(三)营业税金及附加(四)销售费用(五)管理费用(六)财务费用•下列各项中,属于费用的有()。A.主营业务成本B.销售费用C.财务费用D.营业外支出。•【】ABC【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