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JStroke·Volume2.Number9.2007774指南与规范·GuidelinesandStandards欧洲神经科学联盟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指南陈娟,陈玉萍,魏东宁(编译)【摘要】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占所有卒中的不到1%。由于临床症状的多样性,且亚急性或慢性发作,常被忽视甚至误诊。目前临床上CVT的治疗措施主要有:(1)抗凝,包括静脉用肝素(根据剂量调整)或皮下低分子量肝素(根据体重调整);(2)溶栓治疗;(3)对症治疗:包括抗癫治疗和降低颅高压。欧洲神经科学联盟(EFNS)专家组查阅了MEDLINE、the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CENTRAL)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相关文献,提出了CVT治疗方案。对于目前仍缺乏证据的方面,专家组在指南中清楚的陈述了依据临床实践作出的指导意见:(1)没有抗凝禁忌证的情况下,CVT患者应该给予皮下低分子肝素或静脉使用肝素治疗。(2)CVT伴随的颅内出血不是肝素治疗的禁忌证。(3)急性期后口服抗凝药最佳持续时间目前尚不确定。如果CVT继发于短暂的危险因素,口服抗凝药可给3个月,先天性CVT和轻度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可给6~12个月。对于发生两次以上CVT患者及具有明显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者,可考虑长期抗凝治疗。(4)目前仍缺乏有力的证据表明CVT患者需采用全身性或局部溶栓治疗。对于重症、病情不断恶化及抗凝治疗无效的患者,主张使用溶栓治疗。(5)对于严重CVT患者,颅高压明显,一般治疗效果不满意者,抗水肿治疗(包括过度换气、渗透性利尿和部分颅骨切除术)可作为急救措施。【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肝素;治疗;预后;血栓溶解疗法作者单位100037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通讯作者魏东宁wdn3098788@sohu.com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占所有卒中的不到1%。目前成人中,CVT准确的发病率仍不清楚,但在一个三级护理中心每年可有5~8例。一项加拿大研究表明未满18岁未成年人发病率为0.67/10万,新生儿占43%。成年人的发病高峰在三十几岁,每年男女比例1.5∶5。由于临床症状的多样性,且亚急性或慢性发作,常被忽视甚至误诊。头痛是CVT最常见的症状,几乎占所有病例的90%。头痛可能急性发作(雷劈样头痛),临床上可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头痛难以鉴别。CVT患者局灶性或全身性癫发作较动脉性卒中患者更常见,几乎占所有病例的40%,而围产期CVT患者,发病率更高达76%。局灶性神经体征(包括局灶性癫发作)在CVT中很普遍。它们包括中枢性运动和感觉缺失症、失语症、偏盲,占所有病例的40%~60%。具有局灶性神经体征和头痛的患者中,癫发作、意识改变的CVT总有发生。单纯颅内高压症状,即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所致的视物模糊占CVT患者的20%~40%。住院患者中15%~19%有昏迷,常见于广泛血栓形成或深静脉血栓形成,双侧丘脑受累。CVT所有临床症状中,住院期间昏迷是预后不良的最有力预兆。长时间以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被认为是诊断CVT的金标准,但目前MRI和MRA被认为是诊断和随诊CVT的最好手段。单纯颅脑CT不足以诊断CVT,但结合CT血管造影,有可能建立诊断。虽然碘化对比液的使用和离子辐射使其不适合随诊检查。目前临床上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抗凝、溶栓及对症治疗。抗凝药物包括依剂量调整的静脉用肝素或依体重调整的皮下低分子量肝素;对症治疗主要包括控制癫发作和降低颅高压。尤其注意的是,对于肝素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议。然而抗凝治疗对广泛脑内静脉血栓的治疗和预防是有效的。由于自发性颅内出血的高发生率,使得许多内科医生对肝素的使用存在顾虑。最近,局部溶栓的引入激起了人们对于CVT患者最佳治疗的讨论。本指南的目的是对于目前CVT治疗中包括抗凝、溶栓、对症775中国卒中杂志·2007年第2卷第9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存在的尚缺乏明确依据的问题,提出我们的观点。1研究策略本研究采用以下MESH主题词和术语查阅了MEDLINE1966~2004和EMBASE1966~2004数据库中收集的文献。MESH主题词和术语包括:(1)脑静脉窦血栓形成;(2)脑静脉血栓形成;(3)皮层静脉血栓形成;(4)颅内血栓形成;(5)1~4组合术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