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材料只有时时处处牢记自己的职责,切实担负好稳定一方,带富一方的责任,才能无愧于组织的信任,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1999年,年仅36岁的王阳明从县机关调任xx乡党委书记。为早日理清工作思路,放下行李的他顾不上调整从县城下乡的种种不适,扑下身子进村入户,短短二个月走访农户200余户,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40余个。结合实际,他在乡人大会上提出的“农业稳乡、林业兴乡、流通强乡、工业富乡”的发展思路,得到了代表的一致肯定。思路决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王阳明始终锁定农民增收目标紧抓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不放松。他大胆启用一批经验丰富,年轻有为的人担任村干部,积极培养他们加入党组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他的直接帮扶下,古岭村支部书记、乡人大代表王寿全牵头创办300亩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带动52户农户致富。在王阳明的带领下,全乡360余名党员、干部、县乡人大代表在种植、养殖、个体私营经济等方面大显身手,共创办“双带”基地26个,受益群众3200余人。近几年乡党委连年评为“六好”乡党委,2004年被市委评为“亲民为民富民”好班子,全乡80%的村党支部被市、县评为“五好”村支部。“漠视群众的疾苦决不是一名称职的干部,更不是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他时常用这句话教育身边的人。2003年夏,干旱困扰着全乡3万余名农民的农业生产、生活。整整2个月他日夜奋战在抗旱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组织劳力疏通抗旱渠道30余公里,修复机站28座,确保了全乡人畜饮水安全和2万亩早稻丰收。为解决全乡偏远村委会群众出行难问题,几年来多方筹集资金150万元,修建村级公路30余公里,实现了全乡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他一直做到情倾贫困群众,多年一贯地资助酒坊村孤儿阳道志上学,同时还经常到五保、贫困户家中嘘寒问暖。为了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他不断地学习人大业务知识,在密切联系选民,征询民意的基础上认真帮助选民XX县区、第1页共2页乡代表排忧解难。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王阳明共为选民解决各种问题34件,被群众誉为“贴心”代表。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