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创新演练·大冲关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无破产法……”可以判断A项正确。答案:A2.《剑桥中华民国史》写道:“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却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促使这一时期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C.民国政府奖励实业的措施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解析:本题考查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的原因。A项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D项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27~1936年发展的原因之一;C项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内因,但主要原因是外部原因,故正确答案为B。答案:B3.辛亥革命后,“抵制洋货”“实业救国”的行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里主要抵制的是()A.美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B.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入侵C.英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D.俄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解析: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1914年一战开始,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而日本乘机加紧侵略中国,1915年强迫北洋政府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故而此时的“抵制洋货”主要是抵制日本经济侵略。答案:B4.《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A.工业化的实现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独立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解析:1895年后伴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在其推动下,收回利权运动和创办实业蓬勃发展。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实业救国,积极创办实业。故在1895-1927年间中国特色的产业精神主要就是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答案:C[5.日本提出“适地适产主义”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其侵略的需要B.将沦陷区的经济完全纳入日本战时经济体系之中C.把沦陷区变成其军事基地D.破坏中国沦陷区的经济解析:“适地适产主义”意在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之中。答案:B6.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年16%[4.4%7.3%1942年58%78%49%下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抗日战争的影响B.抗日根据地扩大C.国际援助的增多D.民营工业的发展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比1937年的重工业大幅度增加,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重工业迅速发展是为了满足战时的需要。答案:A7.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表述最完整的是()A.发展迅速B.初期有较快发展,后期不断萎缩C.发展缓慢D.在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榨下,全面萎缩解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后期,随着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榨,民族工业不断萎缩。答案:B8.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A.严重倒退B.顺利发展C.停滞不前D.曲折发展解析:民族资本主义由于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受到多方压迫,发展曲折、艰难。答案:D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浙财团最早的雏形是宁波商帮。“宁波帮”源于宁波而成于上海。鸦片战争后,宁波人开始向上海进军,最初主要从事商业、沙船运输业和钱庄业,19世纪晚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入侵,“宁波帮”又向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