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生物学通报2010年第45卷第11期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肯定了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价值,新课标教材的编写也注重了科学史的运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必修模块中的科学史素材有20多处,这些材料在教材多处(如科学家访谈、科学史话、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前沿、资料分析或章节的正文等)都有出现,其数量和详细程度远超以往教材。生物学教学同科学史相结合,已经成为生物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向。但是研究还表明,生物科学史与教材的整合尚缺乏理性思考和实践研究,其应有的价值与功能没能充分发挥。如何以生物史为载体,挖掘知识的内涵,体现生物学知识价值的多元性?如何将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相整合,构建符合中学生物学教育目的和任务的价值取向?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本文对此做了一些探讨。1智育功能1.1以史为乐,培养学习情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促使学生积极克服障碍,系统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强调:“对于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出来。”这是“伴性遗传”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教师先简述历史上著名的“皇家病”:在早期欧洲,血友病被称为“出血病”,后来又得了“皇家病”这一颇尊贵的称号。这是由于它曾在欧洲好些国家的皇族中长期流行之故。19世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都未患血友病,他们育有2子4女,其中大儿子因血友病夭折,其余正常。女王的一个外孙女与沙皇尼古拉二世婚配生下了一个患血友病的儿子,另一个外孙女嫁到西班牙王室,也生下一个患血友病的儿子,从此俄国的皇室和西班牙的王室都因娶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女而造成了血友病的遗传。从女王家族系谱中,人们惊奇地发现:患血友病的男性远远多于女性;男性血友病患者的子女一般都是正常的,但其外孙常常有血友病。这就是著名的“皇家病”事件。学生听了这样的典故,便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显见,把生物科学史恰到好处地渗透到生物学教学中,可以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在史料故事的催化下,迸发学习的热情,进而转为自主学习的动力。1.2以史为例,感悟探究过程《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其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史的介绍和探究活动的安排(特别是科学史上的经典案例),学生可以在逻辑推理(如归纳、演绎、类比)的训练、数学方法的运用、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数据的处理等科学思维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如通过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体会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和数学方法的应用;通过分析萨顿的假说,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等等。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已从描述科学、比较科学进入实验科学的新阶段。发现新的事实,在人为条件下进行新的实验,作出新的推理和判断,提出新的理论和法则,这是实验科学的特征。近代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都是从实验中发展起来的。在生物学教学中介绍各种基本理论从实验中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也特让生物科学史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徐江平(浙江省宁波中学浙江宁波315010)摘要在高中生物学新课改全面铺开的大环境下,生物科学史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生物学学习的内涵具有深远影响。生物史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让学生亲身感悟生物学探究的过程,进而增强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养成敢于思考、勤于探索的科学品性。回溯历史,关注现实,着眼未来,中学生物学教学必须有意、有机、有力地渗透科学人文精神教育,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关键词科学史科学素养科学价值人文精神中国图书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2010年第45卷第11期生物学通报25别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世界经合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把人类知识分为4类:即“是什么”、“为什么”(明确知识)、“怎么办”、“知道谁”(默化知识)。教法是多元化的,只要符合生物学研究与学习的方法就是先进的方法。教师应当与学生一起进行教和学,让学生学到“怎么办”、“知道谁”的知识。1.3以史为据,学习科研方法一切生物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