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复习题一、判断题1.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个别属性2.一般说,语言中枢主要位于大脑的右半球。(×)左半球3.知觉理解性是一种高级的知觉形式。(×)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从事不同职业和有不同经验的人,在知觉上是有差异的。如工程师检查机器时能比一般人看到、听到更多的细节;成人的图画知觉与儿童相比,能更深刻地了解图画的内容和意义,知觉到儿童所看不到的细节。影响知觉理解性的条件有三个。1.言语的指导作用:言语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应用。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中实现的,词的作用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使知觉更迅速、更完整。例如,天空中的云彩,自然景色中的巨石形状,在感知时加以词和言语的指导,很快就能知觉到。2.实践活动的任务:当有明确的活动任务时,知觉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所知觉的对象比较清晰、深刻,任务不同对同一对象可以产生不同的知觉效果。比如,对天安门的素描和用文字的描写,任务不同,感知效果就不同。3.对知觉对象的态度:如果对知觉对象抱着消极的态度,就不能深刻地感知客观事物;只有对知觉对象发生兴趣,抱积极的态度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4.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保持在人脑中的感知过程的事物形象的映像。(×)感知过程的事物形象的反映5.情绪是个体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主观体验。(×)态度体验6.安静、沉着、稳重、反应较慢、不灵活的气质类型是胆汁质。(×)粘液质7.性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8.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不需要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但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9.情景记忆是个人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语义记忆10.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的记忆是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一分钟内的记忆11.一般来讲,及时反馈比延时反馈的效果要好。(√)12.复述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方式。(√)13.长时记忆中信息编码的形式有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14.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15.信息加工的理论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提取错误。(√)1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时间的函数,揭示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慢后快”。(×)相反17.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最早对人类记忆和遗忘规律进行实验研究者。(√)18.过度学习达150%时保持的效果最佳。(√)19.前摄抑制干扰的程度随先前学习材料的数量增加而增加。(√)20.动机性遗忘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和压抑所致。(√)21.思维的概括性就是指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22.聚合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其特点是求异和创新。(×)发散思维:求异和创新23.凭借个体直接的感知活动,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动作思维。(√)24.内部言语是一种伴随着思维进行的,对自己发出的无声无形的言语。(√)25.观察法有三种,它们是:叙事观察、取样观察、定时观察。(×)定时观察是取样观察中的一种方式26.注意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27.后象即表象。(×)28.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用于了知觉的理解性的特性。(×)29.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人脑中巩固的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第二个基本环节30.复述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方式。(√)3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科学。(√)32.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3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华生34.根据兴趣所指向的目标,可以把兴趣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35.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得到发展。(√)36.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和指向性。(×)还有心理活动的速度和稳定性37.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