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腰站学区教学研讨活动感悟学区中心校于3月17日至3月19日,利用三天时间在我校组织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个学科的主题研讨活动,我校的周宇珍、康欣、刘艳华、郝占杰四位老师结合县教研室的专家指导后,为我们上了四节引路课。会后,专家们分别结合课例和大家提出的问题与之进行了接地气方式的交流。专家们对于每一个学科都作了讲座。通过本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我的参与的活动,谈一谈我的收获:一、活用“模式”:我们今天说,单元四段,明天喊生本,后天说“361”,科学课又提出了一个“”。这些模式是死的,但他们的理念是一致的,都没有脱离课程标准,都重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我们要依据学科特点、学情、教学内容及本身素质来灵活运用这些模式。生本理念要体现在单元四段课型中的每一种课型上,“361”教学模式最有效的就是体现在单元四段的“重点导学”这种课型上的,其它课型也是可以尝试去运用的。所以,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品读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领会编者的意图,让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在每一节课上,设计好教学环节,让孩子的主体地位每时每刻都能有所体现,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我们教师要做好“导师”这一角色。活动用模式,不能套用模式。二、夯实基础,培养能力1、无论哪一个学科,只要有考试这一程序,我们的根还是不能丢的,要夯实基础。为什么会出现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老师“一刀切”造成的,我们要分层对待我们的学生,优等生要有上不封顶的理念,差生要有保底的理念,重点要培养差生们的兴趣,要多鼓励少挖苦,多采取一些更具实效性的奖励机制,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语和奖状,让我们的差生看到希望,有前进的动力。最重要的就是贵在坚持。老师的坚持,方法的坚持和指导的坚持。2、学科的基础知识扎实,我们老师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要心知度明,不能在基础上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英语的四会的单词和句子,语文每一课的字词;数学课的计算等等。在这个方面不能有一点马虎。3、能力的培养说能力的培养不如说能力的训练,首先要求我们的老师给孩子做好示范,让1孩子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天天训练,持之以恒。我想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了。如语文课的课前诵读展示,积少成多,这就是培养孩子的能力呢;选点品读,老师教给孩子怎样是选点,如何做是“品”,引导孩子这样是有韵味的读,培养孩子能够如演员演戏一样的读出来,就达到目的了,这才是真正的能力培养,这个环节更离不开老师的示范,教给孩子选点品读的方法。(此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让孩子有运用我们的方法去学习这一类文能力。如科学课培养孩子合作探究的能力,数学培养孩子运用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英语在具体语境中简单交际的能力。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要培养……三、活用模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这四科都前置了,但可把孩子们给前置够呛呢,我们一直在喊给学生减负,但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太累了呀,好不容易有一个双休日吧,还得……所以,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一定要低入、简单、开放,让孩子动一动就能够完成,我们的老师们要精心设计好前置小研究或小任务。要面向全体,关注两头,不要一刀切。能在课上完成的尽量还要放在课堂上。同时,还要多发挥学生本身的能动性,利用好学习组长。四、注重小组合作的作用:黄校长说:“没有合作就不是生本!”是的,合作时让孩子们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教师的心中要有个度!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课堂上,教师随便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其余学生当听众,不做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被叫到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思是……”没被叫到发言的学生唉声叹气,根本不去听别人在说些什么。这是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