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方案范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的指导意见》(委办〔2021〕23号)精神,为扎实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以下简称重点帮扶村)工作,增强重点帮扶村内生发展能力,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基本思路。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稳中求进、有序推进,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结合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建立重点帮扶村一支帮扶队伍、一套帮扶方案一批帮扶项目的帮扶机制,健全一个帮扶政策、一个考核目标体系、一个考核督查机制的推进机制,通过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主要目标。五年内,全区重点帮扶村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是:1.短板弱项有效补齐。到2021年底,全面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全面摸清发展短板。到2023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本实现,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短板有效补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县域内平均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建一批省级、市级重点帮扶优秀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2.乡村产业持续发展。到2022年底,完成产业规划方案编制。到2023年,每村培育形成1个主导产业和1个以上特色优势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群众就业帮扶取得明显成效。到2025年,高标准农田占比明显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3.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到2021年底,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工作体系基本建成,卫生厕所普及率持续提升。到2023年,全面完成重点帮扶村规划,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大幅提高。到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得到有效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村容村貌整洁有序。4.乡风文明明显提升。到2021年底,村规民约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到2023年,文化院坝等阵地全面建成,婚丧大操大办、黄赌毒、封建迷信活动等得到有效遏制。到2025年,所有重点帮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面建成,成功创建区级以上文明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基本形成。5.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到2021年底,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顺利完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进一步健全。到2023年,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全面推行,综合服务设施全面建成,村级公共服务和代办政务服务事项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乡村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三)资金保障。过渡期内,即2021-2025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每年不低于12%用于重点帮扶村,支持发展产业,解决基础设施突出短板,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探索重点帮扶村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重点支持基础设施补短和乡村产业发展。继续发挥再贷款作用,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支持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通过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二、重点帮扶村基本情况我区重点帮扶村6个,分别是镇村、镇合圣村、镇村、镇村、镇村、镇村。(一)镇村。两项改革合并村,原市级贫困村,总户数11100户3594人,20X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0元,上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耕地3335亩,林地449.4亩,主要产业种养殖,特色产业鱼养殖。(二)镇村。两项改革合并村,原市级贫困村,总户数677户1912人,20X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749元,上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0.58万元,耕地4338亩,林地1280亩,主要产业水稻、油菜、青花椒,特色产业青花椒。(三)镇村。两项改革合并村,总户数742户2148人,20X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792元,上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0.1万元,耕地6461亩,林地2132亩,主要产业青花椒、大樱桃、芍药、金丝皇菊、柑橘,特色产业青花椒、大樱桃。(四)镇村。总户数800户2283人,20X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88元,上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10.1万元,耕地4172亩,林地96亩,主要产业水稻制种、油菜制种、养猪、养猪、养鸡、青豆产业、翠冠梨,特色产业油菜制种、青豆。(五)镇村。原市级贫困村,总户数1219户3860人,20XX年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