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案例刘明凤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教科书第5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口算教师出乘法题生直接说口诀计算。(明确)用乘法可以很快地算加法。二、新授1、过渡:同学们口算得准确,观察很认真,下面我们请最认真的同学观察这幅图。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配合出示图上信息)完成信息如下:2、尝试列式(1)请独立在草稿本上列式,师巡视。(2)在小组里说一说3、汇报列式(1)连加算式:3+3+3+2=11(2)乘加算式:3×3+2=11学生说算式后,师:请你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说得不好,教师则指着算式问:你的算式里怎么有乘法?你们同意吗?(同意)有乘有加的算式,叫“乘加”算式,乘加算式先算什么法?(乘法)再算什么法?(3)乘减算式:3×4—1=11师:还有别的算式吗?这道算式里有乘有减,我们叫“乘减”算式,乘减算式,我们先算什么法?(乘法)4、总结:不管是乘加还是乘减都应该先算(乘法)5、做一做(桃子图)58页第一题仔细观察,你观察到了什么?你会列式吗?自己列式计算。三、巩固练习:59页第4题同学们算得很好,翻开59页。希望小学二(3)班今天看演出,瞧他们坐得多整齐,我们先看看左边的观众。1、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汇报:5+5+5+5+4=24(板书出来)还有不同的算式吗?4×5+4=24或5×5—1=24(学生说想法)哪一个简便?(比较几个算式)(我们用乘加乘减比较简便)老师也同意乘加乘减比较简便。2、右图:独立观察列式,汇报,体现多样算法。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师:同学们会计算乘加,乘减,都是先算(乘法),同学们还很善于观察动脑,会用“假设”的方法思考问题,还有谁掌握了这种方法(其他掌握了的学生会说自己也会了),大家都会了。收获真多啊!开心吗?(开心)【教学反思】《乘加乘减》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学生学得开心,圆满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