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教案渝开学校赵永明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标题的含义。2、培养学生快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朗读玩味语言的能力和想象拓展能力。3、体会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设想1、重点:培养学生快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难点:朗读玩味语言的能力和想象拓展能力。2、课型:自读讨论课3、教法:启发引导4、学法:自主、合作、探究5、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你经历过孤独吗?可以说,孤独它很像一株带刺的玫瑰,有时刺得我们无法忍受;有时却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体会孤独的滋味。二、检查预习(注音、解词)xīmìxiē厚实嬉闹觅食歇斯底里三、你了解作家和他的作品简介作家:曹文轩从小在江苏农村生活了20年。1974年考入北大。现为北大教授、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协会员。本文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四、快速筛选信息,完成基本情况调查表姓名(杜小康)性别(男)年龄(跟我们差不多)主要经历家庭败落前(上学)家庭败落后(跟父亲到很远的芦苇荡去放养鸭子)狂风暴雨后(长大了)五、快速捕捉以下信息1、杜小康经历中遇到的最大“敌人”是什么?(孤独)2、时间走了多久(无从知道)3、距离走了多远(无从知道)4、环境__芦苇荡、暴风雨(恶劣)5、交往__没有(仅有父亲和一群鸭子)6、与“敌人”的较量中,杜小康是成功了?失败了?(成功了)六、朗读精彩文段,品味重点语句(一)找出你最欣赏的环境描写,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作用。(二)欣赏下列描写人物的语言1、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为何“哭了起来”?)2、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为何又说“他没有哭”?)3、(杜小康)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表现了杜小康怎样的心情?)4、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的说:“下蛋了,下蛋了……”(你能把省略的话补充出来吗?)七、小康的经历说明了什么道理?你能用一两句诗词或歌词来说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八、让我们共唱《真心英雄》(放音乐)九、拓展想象据说小康经历这次孤独后,又回到了校园,又回到了我们中间。面对小康,我想说:“小康,……......”十、总结:(主要板书)孤独之旅曹文轩破解孤独密码——获得人生财富品味精彩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十一、作业:本课同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