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报告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两个全面”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现代化,基础在教育、重点在农村。农村义务教育是立国之大本、惠民之首要,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为农村义务教育办了一系列大事实事好事,既加大投入、加强建设,又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在推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上都迈出了重要步伐,以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重要标志,探索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一、概况一是农村义务教育规模庞大。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农村(指“大农村”,含镇区和乡村,下同)义务教育学校229160所,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86.0%,在校生9597.7万人,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69.5%。其中,农村小学187480所,占全国小学总数的87.8%,在校生6587.6万人,占全国小学在校生总数的70.4%;农村初中41680所,占全国初中总数的78.9%,农村初中在校生3010.1万人,占全国初中在校生总数的67.8%。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655.3万人,占义务教育教师总数的72.3%。其中,农村小学专任教师411.8万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73.7%;农村初中专任教师243.5万人,占初中专任教师总数的70.0%。图表1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占比情况图表2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和专任教师占比情况二是农村义务教育规模正在缩小。2013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比2012年减少了15563所,减少6.4%。其中,农村小学比2012年减少14959所,减少7.4%,农村初中比2012年减少604所,减少1.4%。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比2012年减少731.8万人,减少7.1%。其中,小学在校生比2012年减少419.9万人,减少6.0%。初中在校生比2012年减少311.9万人,减少9.4%。图表3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数减少情况图表4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数减少情况三是农村义务教育队伍基本稳定。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比2012年减少10.1万人,减少1.5%;其中,农村小学专任教师比2012年减少5.3万人,减少1.3%;初中专任教师比2012年减少4.8万人,减少1.9%。全国农村小学生师比为16.0,比上年下降0.8;农村初中生师比为12.4,比上年下降1.0。图表5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减少情况四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略有减少。根据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系统,截至2014年7月3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为1124.6万人,占比8.4%,比上一年减少19.6%;其中小学生有838.1万人,有79.6%在公办学校就读,初中生有285.6万人,有82.6%在公办学校就读。农村留守儿童在校生人数为1738.0万人,占比12.6%,比去年减少23.5%,其中双亲留守儿童为854.5万人,约占一半左右。表6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情况二、进展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要抓好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在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增收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中央仍把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作为刚性支出继续增加。201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把“加快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1月份,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各地对农村义务教育也倾注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大的财力,向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为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二是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得到切实巩固。2011年,青海、甘肃、四川、西藏通过“两基”国检,标志着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全面普及。2013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3%,贫困地区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各地加强政绩考核,强化政府职责;教育部门加强管理,改进教学,帮助学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