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题杜甫草堂对联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2、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情感。能力目标:培养朗读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作品有《杜工部集》。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列入“世界文化名人”行列。唐肃宗759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漂泊到四川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但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诗人面临存身的困难,于是他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怒号挂罥长林梢庇护突兀布衾三重茅沉塘坳飘转zhuǎn俄顷广厦shàqǐngxiànsāng丧乱见此屋háojuànchángbìwùchóngqīnào1、本诗以七言为主,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顿。2、韵脚读出延长音。3、边读边理解诗歌内容,想象画面。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1、作者遭遇了哪些不幸?心情怎样?一、秋风破屋二、群童抱茅三、秋雨漏屋痛惜之情焦灼无奈痛苦难眠遭遇心情2、面对不幸,作者想的是什么?(原句回答)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抒写广厦存寒士的崇高理想,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无私的情怀。从修辞、描写、词语使用等角度赏析诗歌语言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他人忧国忧民的名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陆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顾炎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文天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周恩来从杜甫到范仲淹,从陆游到文天祥,从顾炎武到周恩来,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一直秉承传统、爱国爱民、心怀天下。今天也让我们一起传承接力,时刻谨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