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子》【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现像,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分子模型,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培养动手能力。3、通过讨论交流,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分子特性的探究【实验准备】大、小土豆、牙签、西红柿、试管、蒸馏水、浓盐酸、气球、注射器、棉花、铁、酚酞、品红、黄豆、砂、浓氨水【教学方法】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探究经常需要猜想。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本节的学习中,更要注意科学猜想。注重猜想能力的培养。另外,更广泛的获取直观形象的材料,也是学习好本节的关键。以学生观察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对分子概念的提出可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和看图片得出。在得出分子概念的同时,要使学生逐步体会猜想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并指出我国在代思想家在这方面也做过贡献,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得出分子概念后要引导学生对于自然界中确实存在分子这种物质找出事实证据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关于分子的大小,可做一个打足气的气球会逐渐变瘪的演示实验来供学生观察与思考,这个实验可在几天前先给气球充足气扎紧挂于教室内,也可让学生回家完成,通过这一现象由学生讨论分析,可以得出很多的猜想和结论,但分子是非常小的这一结论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可简要说明其原理、方法,然后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对于所测出的分子直径的计算由学生自行算出。对于分子的数量级之多,学生往往缺乏感性认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比喻和课后作业中的习题加以说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实验,加热蒸发10毫升水,然后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体会。生1: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生2:水沸腾前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生3:试管中的水能慢慢地变少了,试管口有水珠。师:很好,通过水蒸发的实验,你有什么疑惑呢?生4:我想知道水为什么会减少?水为什么会变成水蒸气?生5:我想知道水是如何变为水蒸气的。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可真不少,要弄清你们的问题,就必须走进微观的世界,同学们在认识微观世界时,需发挥同学们的想像力。现在同学们就通过自己的想像、各小组的讨论、猜想水变少的原因。生6:水具有挥发性,加热后水挥发掉了一部分。生7: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加热后,微小的粒子跑掉一部分。生8: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微小的粒子本身就是运动的,只不过加热后运动得快一些。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太丰富了,不错,水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我们所见的其它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P47面分子的有关内容。师:通过看书,我们知道了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微小粒子有的是分子,而有的则是原子。(教师出示一瓶浓盐酸,小心地打开瓶盖)我这里有瓶浓盐酸,现在将它打开后,你看到了什么现像呢?(在瓶口产生了白雾),对,白雾是由于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与空气中用肉眼看不见的的水分子结合在一起,又变成盐酸小液滴所形成的现像。师:以上事实说明了空气中有水分子存在,进而证明分子真实地存在,同学们还能通过哪些事例说明分子的存在?生1:路过酒厂、化肥厂都可以闻到酒香和臭味。生2:打开液化气瓶可以闻到浓烈的液化气中的臭味。还可以嗅到汽油的气味。汽油瓶不盖盖放在家中,过一段时间就没了。生3:加热一壶水可以被烧干。师:同学们通过生活中许多的现像,说明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分子的世界。师:刚才大家观看了有关分子的课件,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分子的了解有哪些?生1:我看到科学家们用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的苯分子的图像、水分子的图像、二氧化碳分子的图像,知道分子存在的事实。它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生2:分子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生3:分子不是静止的,是运动的。生4:分子有不同的颜色,它不是最小的,像水分子就是由两种不同颜色的粒子组成的。生5:分子有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