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2.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二)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教学重点:把握作者以史为证得出的历史教训,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论证特点(结构与方法)。教学方法:学生自读赏析、教师点拨指导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设计:质疑、解题、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力抜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在败亡时,总结自己的惨败原因,反复强调了一句话--------“天亡我也,非战之罪!”“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他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天命。其实,不只是项羽,很多的帝王将相,平民百姓也都将人生的失败、苦难、坎坷归咎于天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命难违”等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种看法对不对呢?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伶官传序》,来探讨一下事情的成败究竟是不是天命。二、合作探究,质疑纠错:1、读二、三段,填写下列表格,为庄宗做个简单的履历表。年份年龄事件(尽可能用原文回答)908年912年923年926年2、从这四个时间节点上的四件大事来看,庄宗的人生其实就是两个过程:徐水区第一中学3、庄宗灭敌立国,用15年时间;而由盛至衰,只有短短的3年。这一盛一衰,它的关键是什么?4、庄宗盛也人事,衰也人事。然而作者在一百多年后的宋代中叶,重提这件史实,是为什么呢?三、总结升华: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吴国夫差青年时期,为父报仇,励精图治,让勾践卑躬屈膝,臣服脚下,成就一代霸主;之后沉溺于西施美色,被勾践围困,最后伏剑而死,如果庄宗能以史为鉴,不宠幸伶人,或许会是另一番际遇。同样,处于求学阶段的各位同学,纵使聪明、勇敢、有才能,只要沉溺于某种不良嗜好之中,那么最终也不会达成你的心愿。当然这篇文章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中的历史教训,还要懂得在写作上的对比论证方法。人事(论点)四、拓展延伸:这段时间,我校正在举办跑操比赛,大家服装统一,、步伐整齐、队形严密、口号响亮、精神饱满。但好多同学认为,这样整齐划一,压抑个性,摧残青少年的心理。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的对比论证的方法,简要写出论点和论据,对以上同学的观点进行反驳。徐水区第一中学得天下兴失天下亡劳逸祸患积于忽微智勇困于所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