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新经济组织经验交流改革开放以来,**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以下称“两新”组织)迅速发展壮大。据统计,目前全区“两新”组织共有79767家,其中非公有企业21308家、个体工商户58167个、新社会组织292家,从业人员超过60万。非公有经济已占全区经济总量90%以上,其中民营企业对全区税收和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达到60%和50%。面对“两新”组织蓬勃发展的形势,区委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建设中,把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创新了一系列举措,重点突破,亮点突出,有力地推动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上新台阶。主要做法是实施“六项工程”:一、实施“双纳入”工程,建好组织我区“两新”组织的特点是单位数量多、员工流动大,作为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必须不断探索,才能有效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根据省委提出的50人以上企业有党员、100人以上企业有党组织的“两个有”的总目标,我们结合**的实际,在工作思路上提出实施“双纳入”工程,也就是“非公有企业全部纳入党组织工作覆盖、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管理”。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采取先搭建组织架构,再推进非公有企业建立党支部的工作模式。一是区委成立非公有企业党工委,由区委组织部、统战部、区经贸局、区总工会、区工商联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明确职责和任务,形成工作制度,指导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二是在镇(街道)成立经济线党委,统筹安排全镇(街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经济线党委下设流动党员党支部,对流动党员实行分类管理。三是在村(社区)成立企业联合党支部,组织关系隶属村(社区)党组织或镇(街道)经济线党委,属地管理辖区内暂不具备条件建立独立党支部的“两新”组织,指导和帮助“两新”组织建立党支部和发展党员等各项党建工作。四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两新”组织,创造条件单独成立党支部。还结合实际,依托商会、协会、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投资服务中心、专业集贸市场等建立党组织,归口镇(街道)经济线党委第1页共7页管理。依托镇(街道)工商分局党总支,建立个体劳动者党支部,将党建工作覆盖全部“两新”组织。目前,全区“两新”组织党员共有11615名,我们形成了1个区非公有企业党工委——10个镇、街道经济线党委——196个村、社区企业联合党支部——559个“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管理架构,还建立了10个流动党员党支部,12个非公有企业二级党委,达到了“双纳入”的目标,为实现省委“两个有”打下坚实基础。二、实施“一表一卡一库”工程,管好党员“两新”组织中的党员教育管理是党建工作中的难点,特别是流动党员和农民工党员。我区从20XX年起被中央组织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工党员管理工作联系点,以此为契机,区委全力抓好“两新”组织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实施了“一表一卡一库”工程:“一表”是《党员登记表》,各镇(街道)经济线党委对全部“两新”组织党员造册登记,及时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并从有利于教育管理的原则出发,把“两新”组织党员编入镇(街道)经济线党委下属流动党员党支部、企业党支部或联合党支部等进行管理。“一卡”是《党员登记卡》,通过一人一卡,党支部把“两新”组织党员的基本情况和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如实登记,不断完善“两新”组织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一库”是全区党员信息数据库。各级党组织根据登记卡,把“两新”组织党员信息录入“中国共产党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版块,并按照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要求及时更新信息,实现在线跟踪管理。目前,全区“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包括210名农民工党员、462名流动党员在内,全部纳入了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三、实施“一二三”发展党员工程,壮大队伍早在20XX年,我区作为“全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试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优秀的非公有企业主积极靠拢党组织,主动申请入党,20XX年有17名优秀私营企业主光荣入党,还有32名私营企业主成为建党对象,从而在“两新”组织营造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近年来,在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建设中,为加快实现省委提出的“两个有”目标,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