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肢一、名词解释1.解剖学“鼻咽壶”:为一位于手背桡骨茎突外下方的三角形浅凹,在拇指充分外展和后伸时明显。其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远端的外下缘和桡骨茎突。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浅面有桡动脉通过,可触及其搏动。2.腋窝axillaryfossa是位于肩关节的下方,臂上段与胸前外侧壁上部之间,呈四棱椎体形的间隙。由顶、底和四壁构成。顶由锁骨中1/3段、第1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其间有臂丛和锁骨下血管通过;底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腋窝的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后壁由大圆肌、背阔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内侧壁由前锯肌、上4个肋及肋间肌构成;外侧壁由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构成。腋窝的内容有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等。3.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fascia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的分支、胸外侧神经及淋巴管穿过。4.三边孔:trilateralforamen是位于腋窝后壁三角形的间隙,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是腋窝与肩胛区之间的通道。5.四边孔:quadrilateralforamen位于腋窝后壁,是呈四边形的间隙,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是腋窝与肩胛区和三角肌区之间的通道。6.腋鞘axillarynerve:为椎前筋膜向外下延续,包绕臂丛及腋血管而成的血管神经鞘。腋窝蜂窝组织填充于臂丛、腋血管及腋淋巴结周围,并沿血管神经束向上、下和后方分别通至颈根部、臂前后区、肩胛下区和三角肌区等。7.肌腱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连成腱板,围绕于肩关节的上方、后方和前方,并与肩关节囊愈着,称肌腱袖。对加强肩关节的稳定性、防止脱位或扭伤具有重要的作用。8.前臂前、后骨筋膜鞘:前臂深筋膜发出前臂内、外侧肌间隔,分别从前臂内、外侧缘深入到前臂内外侧、前后肌群之间,附着于尺、桡骨。臂深筋膜、前臂内、外侧肌间隔、尺、桡骨及前臂骨间膜共同围成前、后两个骨筋膜鞘。前方者为前臂前骨筋膜鞘。鞘内含有前臂前群肌,桡尺血管神经束,骨间前血管神经束和正中血管神经束等;前臂后骨筋膜鞘内含有前臂后群肌、骨间后神经血管束等。9.肱骨肌管humeromusculartunnel又称桡神经管,由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共同构成,是自内上向外下绕肱骨干中1/3段后外侧面的一个骨筋膜管,管内有桡神经、肱深血管及其分(属支)通过。10.肘窝cubitalfossa是位于肘前区的一个略呈三角形的凹陷,尖指向远侧,底位于近侧。肘窝的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肘窝的顶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底为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肘窝的内有:肱二头肌腱,正中神经,肱血管,桡、尺血管,另外还有分布于肱动脉分叉处的肱深淋巴结等。11.肘后三角:是指肘关节在屈肘呈直角时,由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尖端三者形成的尖向远侧的等腰三角形。肘关节脱位或骨折时,上述正常关系发生改变。12.肘后窝:肘关节伸直时,在尺骨鹰嘴、梯骨头和肱骨小头之间形成一个小的凹陷,称肘后窝。窝的深方恰对肱槎关节,并可触及柱骨头。可经此作肘关节穿刺,当肘关节积液时,此窝可因肿胀而消失。13.肘外侧三角:是指肘关节屈曲呈90°时,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和尺骨鹰嘴尖端三者形成的尖向前的三角形。其中央点是肘关节穿刺的部位。14.臂前、后骨筋膜鞘:臂筋膜发出臂内、外侧肌间隔,伸入到臂肌前、后群之间,附着于肱骨。臂深筋膜、臂内外侧肌间隔与肱骨在肱骨的前后方分别形成了臂前、后两个骨筋膜鞘。臂前骨筋膜鞘内有肱血管、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一段和臂前群肌;臂后骨筋膜鞘内有肱深血管、桡神经和尺神经的一段和肱三头肌。15.前臂屈肌后间隙:在前臂前区远侧1/4段,指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的深面和旋前方肌浅面之间存在的潜在的疏松结缔组织间隙,称为前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