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日本地下空间的利用——地下街日本地下空间的利用——地下街提要:至今,地下街已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为包括多种城市功能的、包括交通、商业及其它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日本地下空间的利用——地下街日本地下街概况在日本,各大城市及某些中等城市都有地下商业街。1930年,日本东京上野火车站地下步行通道两侧开设商业柜台形成了“地下街之端”。日本第一条、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地下商业街是1957年建成的大阪唯波地下街。地下商业街在地下很大范围内建成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商店标立,和地面上的街道完全一样。地下街有充足的光源,光线柔和,有充足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比地面上更舒适,没有地上街的车辆、噪音和灰尘。至今,地下街已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为包括多种城市功能的、包括交通、商业及其它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1973年之后,由于火灾日本一度对地下街建设规定了若干限制措施,使得新开发的城市地下街数量有所减少,但单个地下街规模却越来越大,设计质量越来越高,抗灾能力越来越强,同时在立法、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已形成一套较健全的地下街开发利用体系。1963年大阪建成梅田地下街,接着又建成当时全国最长的地下街--虹地下商业街。虹地下商业街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街顶距地面2/108米,长1000米,宽50米,高6米,内有4个广场、三四百家商店和许多餐馆、酒吧、咖啡店。商店出售名种商品,从日常生活用品到高级装饰品,从现代电器到名贵古董等,凡是地上有的地下大体俱全。地下商业街兼有商业中心、铁路中枢和游览胜地三大功能。地下商业街中道路纵横交错,曲折有致,路心有花圃,店前有树木,交汇处有群雕,拐角必有喷泉,甚至有小桥流水、飞泉瀑布等景致。巨型风景画在灯光烘托下,使人如临其境。在地下商业街,光电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综合使用,使艺术与商业产生了完美的结合。大阪长堀地下街是日本规模最大的一条地下街。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修建地铁,其地下有3条地铁横穿,开始地铁之间不相通,后来又修了一条地铁,将原先地铁通过的地铁站串连起来。地下一层为步行商业街,地下二至四层为停车场。大量的交通人流在此处会集,形成各类商业消费需求。在步行街上还设置了8个广场,各具功能,使人们即使在地下也很快地识别和知道自己所处的方位,地下街的艺术造型处理,体现出多样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在满足快速、舒适、便利、安全功能的同时,为市民提供宽敞、明亮、温馨、平和、卫生、美观的环境空间。福冈天神商业区地下街街道宽度约40米,总占地面积约2.2公顷。两条南北向通道和12条东西向道路将地下街划分为11个街区。街区的东西两侧对称布置了32个出入口,平均每隔35米就有一个出入口连通地面,既方便了行人出入,又满足了防灾要求。同时地下街直接与周边的地下停车场相连接,停车换乘非常方便。地下街内各种3/10设施齐全,设有银行、公厕、问讯处、母婴室、防灾中心等多种设施,为游客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地下街的构成地下街的组成是由其主要功能,即在城市中起的主要作用决定的。日本地下街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一个是交通,包括步行交通和静态交通停车,另一个是商业。因此,日本比较典型的地下街都是由步行交通部份、商店部份和停车场等三个主要部份,以及机房、管理用房等辅助部份组成。步行交通部份包括商业街内除商店以外的通道、广场、出入口,和与交通设施相连通的通道、集散厅等辅助部份有空调机房、发电机房、配电室、水泵房、中央控制室、防灾中心、计算机房、值班室、仓库等。日本的地下街实际上是一个地下综合体,包括步行通道、商店、停车场等主要设施,还与周围的一些建筑物地下室、地铁车站或铁路车站相连通。地下街通常与停车场、地铁站并设,在地下街与周围的大规模建筑物、铁路车站等之间形成步行者、停车场等的网络,从而形成城市的一大集中点。现在地下街分布在日本的21座主要城市,其总面积约为110万平方米,其中大约有8成集中在大都市圈内。在东京地下街中,停车场所占比重与公共步行通道和商店面积的总和相近。兴建与地下街结合的地下步行道和地下停车场,可以在少增、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