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锌系磷化作业指导书(一)工艺流程1.上线检查→2.除油→3.水洗→4.除锈→5.水洗→6.中和→7.水洗→8.表调→9.磷化→10.水洗→11.水洗→12.封闭处理→13.干燥(二)工艺说明1.上线预检1.1目的:保证成品的合格率,降低药剂的损耗,针对特殊工作分批处理,提高生产率。1.2工艺要求1.2.1装挂合理,利于清洗液流动、沥干。2.2.2针对特殊工作宜用机械方法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2.除油2.1开槽:除油粉4%,碱性除油剂1-3%2.1.1除油池温度控制在内45℃左右。2.2除油槽浓度的检测2.2.1全碱度的检测:取10ML工作液于锥形瓶中,加入30ML纯水,滴入3滴酚酞批示剂,以0.1NH2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刚刚裉去,计所用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槽液点数.2.2.2除油工作液中全碱度的控制一般为25-35点,碱度在正常值时补充碱性除油剂即可.2.3操作要求Ⅰ.每日按处理数量添加,一般根据工件的油污情况进行添加,维持碱度,补充除油剂.Ⅱ.定期清理工作液表面浮油及其它杂物,防止油分子第二次吸附。3.水洗3.1目的:清洗工件表面杂质及残留液。3.2操作条件流动清水100%处理温度:常温控制参数PH值=(酸洗后水洗)5-7,(除油后水洗)7-8清洗水应该保持常溢状态。4.酸洗处理时间以锈腐蚀程度决定,以锈蚀除尽为止,酸槽酸度要求于400-600点之间,补充硫、盐酸和酸性除油剂,特殊情况下(如夹缝工件处理)使用磷酸等有机酸进行特殊处理。酸槽酸度的检测:取10ML工作液放入1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到刻度100ML摇匀,再取该溶液10ML于锥形瓶中滴入2-3滴溴酚兰批示剂,用0.1N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消失为止,计所用的标准液毫升V×10就为酸槽的点数。(无容量瓶可直接取1ML槽液进行滴定)5.表调第2页共5页5.1目的5.11清除表面粗化效应,提高表面活性均一化:5.1.2增加表面活性中心,提高磷化速度;5.1.3细化晶体,提高磷化膜质量。5.2工作液组成及操作条件胶钛表调剂:2KG/吨处理温度:常温处理时间:1-2分钟控制参数:PH值8-95.3每日用PH试纸检测PH值,控制参数在要求范围内。使用的过程中,应配合搅拌,若工作液出现沉淀和黄色混浊,且补充仍不能获得理想效果时,应更换槽液。5.4一般每处理1000平方工件应补充0.5公斤表调剂,每5-7个工作日更新槽液。6.磷化6.1目的Ⅰ.形成一层结晶连续均匀、致密的磷化膜,提供良好的防护底层;Ⅱ.为提供良好的涂装底层创造条件,增强涂层的耐腐蚀性和附着力。6.2工件液的配制与维护6.2.1建槽(以一吨槽为例):向槽内注入八成清水,加入50-80公斤磷化液,再将1.5-2KG的中和剂溶解于10升水中,然后再加入槽内(注意加入时应缓慢及配合搅拌),加水至规定水位,确认酸度,调整游离酸到0.8点左右,处理前30分钟加入2KG促进剂(用水冲稀),搅匀。(注:在1吨磷化工作液中加入2KG左右中和剂可降低游离酸度1个点)处理条件:总酸度:约25-45游离酸度:0.2-1.2点促进剂浓度:1.0-3.0点(10ML管测)时间:6-15分钟左右6.3参数测定:总酸度总游离酸度促进剂浓度★总酸度:取10毫升处理液于三角瓶中,加入30ML水,再滴入3滴酚酞指示剂后,用0.1N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到粉红色为止.计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为总酸度的点数.★总游离酸度:取10毫升处理液于三角瓶中,加入30ML水,再滴入3滴酚酞指示剂后,用0.1N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由黄色消失为止.计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为总酸度的点数.★促进剂浓度:将U形管注满处理液(磷化工作液),加入1-2克氨基磺酸,迅速有拇指堵上U形管口,倒转U形管,让氨基磺酸倒流到U形管另一端后,再倒转回来,观察U形管中所冒的气泡体积毫升即为促进剂浓度值.6.4工作液的调整(即工艺参数的控制)1.总酸度:过高了可以用自来水稀释降低,过低则补充磷化液至控制范围.2.游离酸度:高了可用中和剂来调整,将适量中和剂兑适量水,待完全溶解后,缓慢加入磷化槽中搅拌.低了可以加入磷化液或适量的磷酸提高,搅拌均匀即可.3.促进剂浓度:低了先用适量水冲稀后缓慢加入配合搅拌,若加入过快会产生大量的沉渣,若高了没有高出5点可继续工作,超出5点则加强搅拌待搅拌挥发降低.4.处理液的颜色变化第3页共5页褐黑色—亚铁离子过多,加强风动搅拌.--总酸度过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