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它的主要改变是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的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炎又叫退行性关节炎,实际并非炎症,主要为退行性变,属关节提前老化,特别是关节软骨的老化。骨性关节炎代表着关节的衰老,故称之为老年性关节炎。广义的骨关节炎还包括其他一些无菌性关节炎疾患。膝关节的构造膝关节的主要结构包括股骨、胫骨及髌骨之关节面,为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损伤机会亦较多的关节。膝关节之所以能活动自如又不会发生脱位,主要就是前后十字韧带、内侧韧带、外侧韧带、关节囊及附着于关节附近的肌腱提供了关节稳定性。此外,关节中间内外侧各有一块重要的半月板除了吸收部分关节承受的负重外,还可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关节长骨两端为关节处,有软骨覆盖,正常关节软骨为自然界能找到的摩擦系数最低的物质,加上关节囊所分泌的润滑液,保证关节灵活运动而且不磨损。关节是有关节囊所包围,囊内又滑液膜,能分泌和吸收关节液;关节液的作用除了润滑关节外还可提供关节软骨所需要的养分,以及可以形成液膜吸收关节之撞击力量。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因1.慢性劳损:长期姿势不良,负重用力,体重过重,导致膝关节软组织损伤。2.肥胖:体重的增加和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成正比。肥胖亦病情加重的因素。肥胖者的体重下降则可以减少膝骨关节炎的发病。3.骨密度:当软骨下骨小梁变薄、变僵硬时,其承受压力的耐受性就减少,因此,在骨质疏松者出现骨性关节炎的几率就增多。4.外伤和力的承受:经常的膝关节损伤,如骨折、软骨、韧带的损伤。异常状态下的关节,如在髌骨切除术后环节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当关节承受肌力不平衡并加上局部压力,就会出现软骨的退行性变。正常的关节和活动甚至剧烈运动后是不会出现骨性关节炎的。5.遗传因素:不同种族的关节受累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如髋关节、腕掌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在白种人多见,但有色人种及国人中少见,性别亦有影响,本病在女性较多见。资料表明表患有结节的妇女,其母亲和姊妹的骨性关节炎发病率远比无此病的家属要高2-3倍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表现1.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性,往往有劳累史。2.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其特点是初起疼痛为阵发性,后为持续性,劳累及夜间更甚,上下楼梯疼痛明显。3.膝关节活动受限,甚则跛行。极少数患者可出现交锁现象或膝关节积液。4.关节活动时可有弹响、磨擦音,部分患者关节肿胀,日久可见关节畸形。5.膝关节痛是本病患者就医常见的主诉。其早期症状为上下楼梯时的疼痛,尤其是下楼时为甚,呈单侧或双侧交替出现,是出现关节肿大,多因骨性肥大造成,也可关节腔积液。出现滑膜肥厚的很少见。严重者出现膝内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1.反复劳损或创伤史。2.膝关节疼痛和发僵,早晨起床时较明显,活动后减轻,活动多时又加重,休息后症状缓解。3.后期疼痛持续,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股四头肌萎缩,关节积液,甚至出现畸形和关节内游离体。4.膝关节屈伸活动时可扪及摩擦音。5.膝关节正、侧位X照片,显示髌骨、股骨髁、胫骨平台关节缘呈唇样骨质增生,胫骨髁间隆突变尖,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致密,有时可见关节内游离体。骨关节病的预防和治疗骨关节病的预防1、避免长时间站立及长距离行走。因为他们会增加关节承受力及加速关节退变。2、及时和妥善治疗关节外伤、感染、代谢异常、骨质疏松等原发病。3、可多食钙物质多的食品补钙。应以食补为基础,要注意营养的平衡,多食奶制品(如鲜奶、酸奶、奶酪)、豆制品(如豆浆、豆粉、豆腐、腐竹等)、蔬菜(如胡萝卜、小白菜、小油菜)及紫菜、海带、虾、鱼等海鲜类。同时应多见阳光及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吸收。必要时,适量补充钙剂,如葡萄糖酸钙、巨能钙是临床常用物美价廉的补钙品。维生素D是钙离子被骨髓吸收的载体,钙之缘片加入了维生素D,使人体对钙离子吸收能成倍增加。但应注意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补钙。4、坚持适量体育锻炼,防止骨质疏松。有规律的运动能够通过加强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支持作用而有助于保护关节,预防骨关节病的发生。5、注意关节保暖。关节受凉常诱发本病的发生,所以注意保暖对于这一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