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腺苷及受体与临床黄全忠1综述,凌宗秀2审校(1.重庆市长寿中医院40122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00010)关键词:腺苷;受体;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Q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8348(2006)2021901203腺苷通过与其A1、A2A、A2B或A3受体结合后,具有各种心血管效应,目前,与临床关系密切,特介绍如下。1有关腺苷的基础理论1.1腺苷的代谢腺苷全称腺嘌呤核苷,是由腺嘌呤和戊糖结合而成。腺苷既是腺嘌呤核苷酸的前体又是其代谢产物,腺苷结合1、2、3个磷酸后分别称之为AMP、ADP、ATP。腺苷的来源主要有:(1)在能量供应减少和耗能的情况下,ATP脱去2个磷酸变成AMP。AMP有2条代谢途径:一条是在52核苷酸酶作用下去磷酸化变成腺苷;另一条是通过脱氨酶变成IMP。其中第1条途径为主要途径。(2)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后产生腺苷和同型半胱氨酸。(3)腺嘌呤与12磷酸核糖作用,变成腺苷和磷酸。腺苷可在全身各处组织产生,但产生腺苷较多的地方是血管内皮,腺苷的半衰期极短,仅1s~数秒。其代谢途径为:(1)由于腺苷与腺苷磷酸酶亲和力大于腺苷与脱氨酶的亲和力,故大部分腺苷又通过磷酸化变成AMP,完成腺苷的再循环;(2)腺苷在脱氨酶作用下,变成次黄嘌呤核苷酸和次黄嘌呤,最后变成尿酸,是腺苷的最终代谢产物。1.2腺苷受体腺苷受体存在于机体大多数组织细胞表面,到目前为止已发现4种腺苷受体,即腺苷A1、A2A、A2B和A3受体[1]。A1受体主要存在于脑组织、脊髓和心脏中。心脏中的A1受体分布于心房肌、心室肌、窦房结和房室结细胞表面。腺苷及其类似物通过兴奋A1受体而抑制腺苷酸环化酶(AC)、G蛋白和儿茶酚胺,促进外向钾离子流而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和负性传导作用[2];通过受体后信号转导机制,即激活G蛋白,进而激活磷脂酶C(PLC),PLC激活磷脂酰肌醇系统生成三磷酸肌醇(IP3)和甘油二酯(DG),DG激活相应蛋白激酶C(PKC),进而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离子流,使心肌产生缺血性预处理(PC)作用[3];激活窦房结和房室结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使一氧化氮合成增加,抑制慢反应自律性细胞的内向钙离子流而产生负性变时、负性传导作用与扩血管作用。腺苷A2受体依据其与腺苷亲和力的不同分为高亲和力的A2A受体和低亲和力的A2B受体。A2A受体主要分布于脑组织中的多巴胺富集区,其次是肾乳头部、血管(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等)内皮细胞、血小板及多形核白细胞膜。A2B受体主要分布于消化系统。腺苷及其类似物与A2受体结合后,可激活AC,使环磷酸腺苷(cAMP)形成增加,进而扩张血管平滑肌和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毒性作用。腺苷A3受体广泛分布于大鼠、兔、狗、羊及人体的脾、肺、心、肾等脏器以及大脑的不同区域和炎性细胞的表面。A3受体与其放射性配基结合后具有抑制AC增加cAMP,产生PC的作用;同时通过百日咳毒素敏感的G蛋白而激活PLC,生成IP3和DG,进而激活PKC,亦产生PC作用;腺苷兴奋A3受体后可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增加肥大细胞过敏介质的释放,如组织胺等,因此A3受体可能是腺苷与哮喘发病机制和速发型过敏反应的桥梁,A3受体可能是导致哮喘的病因;此外,目前还发现中枢A3受体可介导运动衰退,A3受体与细胞凋亡有关,A3受体通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酶的活性,激活细胞的抗氧化系统,减少心肌损伤[4]。1.3腺苷的生理效应腺苷与A1受体结合后,主要有下列生理效应:(1)使窦房结细胞自律性减慢,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5];(2)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出现Ⅰ、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3)心房肌的收缩力减弱;(4)使心脏β受体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5)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减少[5];(6)使肾素分泌减少;(7)使肾脏对钠的潴留增加;(8)缩短心房组织的动作电位,缩短心房不应期。腺苷与A2受体结合后主要有下列生理效应:(1)显著的扩血管作用,对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都有明显扩张作用。腺苷与A2A受体结合后扩血管作用强,而与A2B受体结合后扩血管作用弱。(2)抑制内皮素(ET)的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2α)的产生、氧自由基的释放和血小板的集聚,同时当腺苷聚集到一定浓度时,可作为一种抗心律失常的介质,降低心室颤动的发生率。腺苷与A3受体结合后有以下生理效应:(1)扩张血管,有PC作用;(2)致哮喘的作用;(3)引起运动减退;(4)与细胞凋亡有关;(5)抗氧化作用。...